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海珍 《考试周刊》2014,(52):40-40
<正>诗词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可谓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它经典的语言、深沉的内容、格调的美妙,古往今来,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文人雅士。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不断受西方文化强力冲击的当代小学生来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里,让他们置身于诗情画意般的氛围中,爱上传统文化,爱上语文。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一、注重积累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的著作,在传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过多的重视语文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利用诗歌来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挖掘诗歌当中的人文内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本文就以探究诗歌教学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教师节寄语     
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是春雨,孕育桃李,描绘神州大地的芳菲。在这喜庆的节日里,让我献上一枝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衷心的祝愿。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泽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美全凭导游之嘴。如若想让导游发挥到这样的作用,那导游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旅游知识的过程中就要涉及非常多的知识体系,如宗教知识、民族风俗、诗词歌赋等。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究竟是什么?也许不是一座屹立千年的古城,也不是一幅流传百年的画作……这些都只是一些外在的表现形式,其核心必是母语,世界上所有民族都热爱并传承自己的语言。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经典当推代代相传、汗牛充栋的诗词歌赋,而这其中大部分皆是古人使用吟诵的方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确,文章中飞扬的文采,灵动的语言,洋洋洒洒、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总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那么,在作文中,如何让笔下文采飞扬呢?  相似文献   
7.
李雅梅  陈立娟 《教育》2015,(8):43-44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非富多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等。同时,"内容是否充实"也是中考作文阅卷标准的一项重要评分指标,内容越丰富充实,作文的得分点就越多,反之,则得分点越少。不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有些学生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并且掌握了大量的素材,但是他们的作文依旧空洞无物,事、物、情都浮于表面,成文没有"厚重感",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阅卷老师  相似文献   
8.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天哪!我如今在干些什么?没日没夜地写稿,写出来的文字没有感情没有味道没有灵魂,我忘记了我写作的初心。1一进房间,就发现抽屉明显被人碰过,我紧张地打开抽屉一看,果然,空空如也。我内心愤懑地质问正在厨房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妈妈:"妈,你是不是拿了我的东西?"妈妈停下手中的活,一脸严肃:"小秦啊,你知不知道你现在高二了,离高考不远,要是你考不上大学你得辛辛苦苦去打工,我们家没钱供你读专科……  相似文献   
9.
王鑫 《健身科学》2014,(9):18-18
1.安分以养福多年来,研究苏东坡的学者大都致力于他的诗词歌赋。不过其实做官是他的主业,写作是他的副业。无论担任的职务是高是低,无论生活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在他看来,为官也好,做平民百姓也好,安分才是做人之本,而这也恰恰是苏东坡的福气观。  相似文献   
10.
一向喜爱引用诗词歌赋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多番引经据典,妙语如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