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棱巴头,我们当地人都这样叫它,因为它长到成年时,全身都是红不棱登的颜色而得名。它全身有很细的鳞片,嘴与鲶鱼嘴相似,并长有鲶鱼一样的牙齿,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海鲶鱼”。它生活在淡水与海水的交汇处,属一年生鱼类。成鱼每年大约在谷雨以后产卵并死亡,幼鱼长到霜降前后,体长可达30-40厘米,单尾最大重量为400克左右。在渤海的辽东湾一带,凡与海水相连的沟沟汉汉,都可以钓到它。它的食性很杂,面饵、米饭粒或肉质饵都吃,而且吞食凶狠,用它同类的肉做钓饵,也照食不误。钓它的方法可采用海竿串钩,手竿双钩、串钩都可以,主线用直径0.18毫米、脑线用0.1.5毫米的高强尼龙胶丝线,鱼钩一定要用长柄10号大钩,因为它吞饵时,往往将钩吞人咽喉内,造成摘钩困难,影响垂钓上鱼速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历史上辽河下游和辽东湾沿岸港口的兴衰与迁移 ,主要枢纽港由上游迁移到下游和河口地带以外的辽东湾沿岸 ,其迁移过程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 ,并将进一步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源信息的辽东湾顶东部海岸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芳  苏奋振  平博  吴文周  朱良 《资源科学》2013,35(4):875-884
根据对辽东湾顶东部的实地考察,本文综合利用RS/GIS技术方法,提出了岸线解译原则,采用多期TM/ETM+影像、CEBERS-02B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等数据,提取了1979年-2011年逐年的矢量岸线,量化分析了综合开发治理下研究区的海岸变化,为综合治理提出了科学建议.研究表明,研究区:①岸线延续增长趋势,曲率变小,由自然圆滑变为平直曲折,围海造陆已逐渐脱颖而出为主要变化形式;②海岸变化时空分异,三角洲湿地退化从面积减少变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河口地区围海填土面积趋于指数增加、砂质岸段侵蚀在防浪堤作用下得到有效缓解,反映出在相对稳定的自然条件下,社会因素成为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不同政策和规划对岸线形态塑造的巨大差异;③针对强度大、速度快的人类活动,使用时间尺度小密度高的逐年监测与传统大尺度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监测海岸线的开发和治理、及时调整应对岸线变化的措施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4.
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景观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近年来的景观演变的研究,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及湿地生境自然演变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影响。详细阐明了作为生境管理措施的生境更新与生境调整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以辽东湾湿地为例,探讨了生境更新与生境调整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省地处东北地区南部,是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区的结合部,并连接华北平原和内蒙古自治区。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达以及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使我省交通运输及其交通安全管理日益重要起来。本文结合我省交通发展需求实际谈谈其现状,以便为有关部门对发展我省沿海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3,(19):6
<正>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主题为"档案工作及档案馆",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档案在你身边"。市档案局会同各县、区档案局,辽东湾新区档案局和辽河口经济区共同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宣传活动,普及档案基础知识,提升社会档案意识。重视程度高。市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专门组织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活动方案,并将局领导班子分成两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冬季海冰资源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遥感方法估算了1999/2000年冬季辽东湾盛冰期5个时段的海冰资源量。海冰厚度的估算依据冰厚与海冰反照率之间的指数关系,海冰面积则由NOAA/AVHRR第一通道的数据获得。为把握不同海区的海冰资源量分布状况,按海湾地形走向和离岸距离远近等将辽东湾分成级别不同的研究区域,即在辽东湾的中部做近似平行于东、西岸海岸线走向的中线,将辽东湾分成东、西岸两个一级区;在各一级区内以东西50km为间距,划分出东岸5个、西岸6个二级区;在各二级区内以离岸距离10km为间距,再划分出5个三级区。在此基础上,分别统计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海冰资源量,得出如下结论:(1)常冰年辽东湾盛冰期海冰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大储量为3×109m3;(2)随着冰期的发展,辽东湾盛冰期海冰资源量高值中心从湾底部的中心海区移向辽东湾东岸;(3)辽东湾东岸的营口至熊岳一带、西岸的兴城一带的海冰资源量占辽东湾海冰资源总量的30%~50%,是建立海冰开采基地的理想地点;(4)辽东湾东岸海冰资源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辽东湾西岸海冰资源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辽东湾海冰资源量的遥感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该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方法,包括提取海冰的结冰范围和反演冰厚分布。根据这种方法,利用2000年1月30日辽东湾NOAA/AVHRR资料,进行了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的尝试,得到了当天的海冰厚度分布图和海冰资源总量的数据,进而讨论了估算结果的合理性。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NOAA/AVHRR资料的第一通道数据可以用于进行海陆分离和冰水分离;(2)基于反照率与海冰厚度指数关系的冰厚反演公式,可以用于海冰厚度的遥感估算;(3)得到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结果,基本上符合辽东湾海冰分布的实际情况,可以为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  相似文献   
9.
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辽东湾海冰资源量的尝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冰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是气象因子。其中负积温与冰厚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再结合其它相关因子,可以估算海冰厚度和某一时刻的海冰资源量。该文提出了一种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海冰资源量的思路,即选择≦-2℃积温、水深、离岸距离、经度等4个因子作为统计指标,建立这些因子与冰厚的对应关系,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海冰资源量的估算。根据这一思路,该文利用2000年1月18日辽东湾海冰厚度实测资料进行了海冰资源量气候估算尝试,并采用当天的NOAA/AVHRR影像对估算的结冰范围进行了订正。估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实测冰厚的相对估算误差为26.7%;利用该方法得到的2000年1月18日辽东湾海冰资源总量为17.3 x108m3,其中可能开采的海冰资源量为7.4 x108m3,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的东岸。另外,该方法也存在着估算的结冰范围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误差;统计模型的外延性不好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辽东湾葫芦岛市摄影家陈景朝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绥中滨海经济区附近的碣石景点拍摄海上日出,发现海冰面上居然呈现出了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冰圈,有的冰圈还圈圈相连颇为壮观。据悉,冰圈现象在全球非常罕见,在我国海域还没有发现过,吸引了无数葫芦岛市民争相前往观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