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9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是由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组成。由于艺术语言的大量存在,使语文学科具有了人文性的特点,也有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喻型通感的构成要素(本体、描述体、相似点)、心理机制(联想和表象)、语言结构形式(主谓型、偏正型和句群型)及其表达功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人生充满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体验,音乐欣赏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最常见的艺术体验,而艺术体验的通感联觉和联想都是以人的生理、心理为基础的,它们看上去相似,确有着深刻而复杂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通感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非常巧妙的表达方式。在文学创作和生活中,通感都被大量的应用。通感是指人们在表达过程中利用不同的内容进行修辞,并在其中加入隐喻以及概念的成分。通感将不同的感觉联系起来,使两种互不相关的感觉融合相通,并相互感受,以此加强对感觉的描写,使其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表达。通感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中有力地强化了对感觉的认知,使人可以从一种较为简单的感觉中突破局限性,体会到另一种更加奇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艺术通感是一般通感的升华,是指在人类审美和艺术活动中多感官的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立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视阈,阐述艺术通感的理论内涵,分析并论证艺术通感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剖析艺术通感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所蕴藏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古典音乐发展史中,俄罗斯音乐占据独特的地位。俄罗斯作曲家通过音乐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也提出了“色彩听觉”的观点:用不同的颜色形容不同的调性。从通感隐喻的角度,分析作曲家对视听通感的认知,以及他们对俄语颜色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8.
《明湖居听书》写了白妞、黑妞、听众、琴师等人。如果说白妞是红花的话,那么,黑妞、琴师、听众等就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课堂上,处理非重点部分,我主要是通过抓关键、妙点化的方法去完成的。比如作者竭尽笔墨之能事,着力渲染了说书前明湖居人多。从哪些描写中足见人多?老残只能在人缝里坐下;卖烧饼油条的顶着篮子。特别是一个顶字,用得颇为传  相似文献   
9.
10.
王娟 《海外英语》2016,(15):219-220
作为一种特殊的隐喻形式,通感运用有关某一感官印象的词语去描述其他感官印象,长此以往,在概念隐喻的认知基础上形成了通感式词义引申。该文通过实证研究,旨在验证学习者了解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是否能有效促进通感式多义词的短时习得、长时习得和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