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里高津的生平与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篇纪念普里高津的文章。作者首先交待了普里高津的家庭背景及其化学兴趣的由来,随之介绍了他是如何在两位教授的影响下开始其学术生涯的。关于普里高津的科学工作,作者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思想发展的轨迹来阐述的:从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中最小熵增原理的证明,到远离平衡态区域中耗散结构的发现,进而到不可逆性与动力学之关系的研究。作者还向人们展示了普里高津的工作风格与工作热情,对普里高津工作的深远意义也有所提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运动员职业兴趣的演进及其提前转移现象的研究,揭示我国运动员职业兴趣演进过程与运动生涯发展过程在年龄上的差异,论证职业兴趣提前转移的客观事实,同时通过对运动员兴趣扰动因素的分析,建立运动员职业兴趣非平衡态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所谓连接体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或者通过轻绳细杆弹簧等连接起来形成的系统.连接体问题在高考命题中由来已久,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初是多以平衡态下的连接体的题呈现在卷面上,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加强了对非平衡态下连接体的考查力度,如具有共同加速度的连接体问题.做这类型题的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即隔离法与整体法.还有就是搞清楚内力还是外力.一、内力和外力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把热力学第二定律引进了高中物理(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3从介绍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具体事例出发,给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接着在给出第二定律微观解释的基础上,从有序和无序的角度引进了熵的概念,并把熵定义为S=  相似文献   
5.
从混沌到涌现--复杂科学视野中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要对教育这一复杂系统作全面而深刻地审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复杂科学的诞生为全面审视教育,探讨教育的产生、发展、完善与归宿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教育视角的转换创造了新的基点和契机.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只要有对外功能,就一定具有耗散结构系统的特征,形成耗散系统。分析学术刊物(学报)系统,具有耗散系统的特征。可以应用耗散结构系统的规律,指导办好高职院校学报。  相似文献   
7.
在重述负温度以后发现它必然导致熵减.负温度是基于Kelvin温标及条件dU>0和dS<0.反之,dU<0和dS>0时也是负温度.但是,负温度与通常温度的意义及物理和数学的某些基本概念是完全矛盾的.这是非平衡热力学中的一个问题.由此联系于孤立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的熵减.热力学第二定律必然导致时间箭头和对称性破缺.熵减在一定程度将恢复熵变化的对称性.由对称性还讨论了推广的Noether定理.  相似文献   
8.
根据内变量的概念与质量、动量、能量和熵衡算方程,利用Gibbs局部平衡原理,获得化学、扩散、热传导过程均存在时材料的熵流和熵产,把Ziegler所提出的能量耗散广义正交原理量从一般固体的粘塑性领域推广到存在化学、扩散、热传导和力学现象相互作用的多孔介质领域,统一了粘性理论和塑性理论,建立了包括化学、扩散方程、热传导和力学过程的单相多组分和多相多组分两类介质模型的一般本构理论。  相似文献   
9.
黄欢 《大众科技》2008,(9):154-156
传统的压气机设计基于三大守恒定律,并不考虑热力学第二定律,而真实的压气机是处于非平衡态、强烈非线性作用下的开放系统。对非平衡态开放系统的研究表明,外加的扰动可能产生有序的结构,更高的性能。因此,对于追求高效高压比的压气机而言,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应用可以挖掘出出压气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申仁智 《物理教师》2011,32(1):67-69
连接体问题是高考中一种常见的题型,但由于涉及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等方法的应用,再加上近几年高考又加强了对非平衡态下连接体的考查力度,无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高考前经过几轮的复习,应该说学生对连接体问题的题型及其求解已经相当熟悉,但有时稍不注意,就会掉进整体的思维惯性,导致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