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超群 《青年记者》2008,(10):43-44
早在2004年,《南方周末》就发表了《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一文,其中引用龙应台的话:“台湾报纸的副刊一个接一个消失……大陆的副刊在转型经济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关心副刊的文化人面有忧色:副刊没落了。”副刊没落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中国新闻界开始了忧虑、反思和探索,副刊该怎样突破生存瓶颈,重获新生?笔者试从经济学与文学的双重视角,透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曾感动了一代中国人。那种无与伦比又无以言尽的亲情,触动着每个人的灵魂。这次龙应台出版新书《目送》描述三代间的亲情,特别是她记下自己如何送别父亲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读完让人热泪盈眶,可谓是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相似文献   
3.
精品导读     
《甘肃教育》2014,(20):128-128
正《乖孩子的伤,最重》内容简介:《乖孩子的伤,最重》是以作者回答有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孩子自主学习为主题的书信集。作者在书中针对一些学生家长及教师所普遍遇到的困惑,表明了自己的教育立场,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建议,传达出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诉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分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持自信和勇气,不断去选择、尝试、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看了龙应台的《目送》,心中感触良多,倍受感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和我。12岁的我,小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书包,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独自一人千里迢迢来到郑州上学。每当月亮在天空中挂起,我便心潮腾涌。一个人孤身在外,怎能不想念家乡?还有那一个个身影,父亲、母亲、姥爷、姥姥……我仰望月亮,希望能寄一份相思到家里。家已好久未见,不知模样是否变化。每当躺在床上,总能回想起家里的很多东西:床、被子、枕头、桌子……甚至,连勺子部去回  相似文献   
5.
寒色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相似文献   
6.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说过:"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班级文化,就是能够把散落的师生个体串成一个整体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是一个班级发展进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一种聚合力,是一个班级特有的精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13,(4):67-67
龙应台说:"我愿意等上一辈子,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龙应台那样,用一双温柔的双眼,看着自己的学生,说:"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欢迎入群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悦荐龙应台是那么迫切地提出:社会应当给十五岁的孩子多一点挫折教育;让孩子在社会的帮助下学会如何战胜挫折;当孩子的内心无法承受压力时,学校与社会要及时给予鼓励与理解,避免他们走向极端。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施雯杨指导老师方一燕  相似文献   
9.
“在那样的年代里,对所谓‘忠奸’,难道不该留一点人性的空隙吗,不管是易先生还是丁先生,是张爱玲还是胡兰成?”(龙应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安德烈:你在电话上喘气,刚刚赛完足球进门。晚上要和朋友去村子里的酒吧聊天。明天要考驾照。秋假会去意大利,暑假来亚洲学中文。你已经开始浏览美国大学的入学数据。可是,"我完全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你说,"MM,你十八岁的时候知道什么?"安德烈,记得去年夏天我们在西安一家回民饭馆里见到的那个女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