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4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讨论了氢原子光谱实验中狭缝宽度、采集次数和负高压对氢原子光谱同位素位移谱线的影响,优化了氢原子光谱同位素位移实验的工作参数,获得了清晰的氢原子同位素位移光谱。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中多参数优化的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光谱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矿洞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粗粒正长岩、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它们侵入到粗粒正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粒正长岩形成于1879±17 Ma,而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分别侵位于1874±18 Ma和1870±18 Ma,三者在误差内基本相同,因此,矿洞沟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相对均一的全岩Nd同位素.但粗粒正长岩、中粒正长岩和闪长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却不均一,分别为εHf(t)=-2.5~+3.0,-1.5~+3.4和-3.5~+2.7,明显高于辽东地区太古代片麻岩演化到古元古代时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野外地质观察、主量元素组成及岩石中锆石具有相同U-Pb年龄却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等特征表明,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是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矿洞沟正长岩体的侵位标志着辽东地区在古元古代时期处于南北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全球古元古代末期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末次冰盛期(LGM)以来沙样的碎屑锆石原位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与周围可能源区的岩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发现浑善达克沙样的U-Pb年龄主要可以分为3组(2.6~2.3 Ga,2.2~1.6 Ga和显生宙100~500 Ma).其中较老的两组和具有负εHf(T)值的显生宙锆石可能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而具有正εHf(T)值的显生宙锆石可能来源于中亚造山带东部.现代沙和LGM沙具有相同的锆石U-Pb年龄谱和εHf(T)组成特征.同时,与蒙古中南部和塔里木中部沙样进行对比,发现蒙古中南部沙样主要来源于中亚造山带的显生宙高山,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在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上与浑善达克沙地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西部的大沙漠对东部沙地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下降水入渗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位于太行山区北部的河北易县崇陵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三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林、侧柏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及流域内降水进行同步观测及取样,室内进行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含量测定,以^18O为例对降水入渗过程中的稳定同住素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崇陵流域当地大气降水线(δD=6.244δ^18 O—7.158,R^2=0.7727,n=55),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且缺少规律性,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同降水量呈二次相关关系,大于15mm的降水雨量效应较显著。土壤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较降水普遍富集,其中荒草地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刺槐林地和侧柏林地整体偏高,表现出较强的蒸发分馏作用。土壤水中的δ^18O的时间变化波动较大,表层10cm土壤水δ^18O受降水中的δ^18O直接影响,呈现一定的响应关系。深层次土壤水中δ^18O变化则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植被覆盖下δ^18O的时间变化的活跃层深度不同,同其土壤特征和植被覆盖类型有关。δ^18O的剖面垂向空间变化上有两种类型,随深度增加基本都呈富集的趋势。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垂向空间分布,反映了一种降水入渗和蒸散发的平衡关系,其垂向空间变化很好地记录了降水从地表向下入渗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Zinc (Zn) is an essential micronutrient for humans, but Zn deficiency has become serious as equally as iron (Fe) and vitamin A deficiencies nowadays.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high Zn-density crops is a suitable, cost-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way to improve human health.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high Zn density in rice grain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especially how Zn transports from soil to grains. Hydroponic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Zn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in two different Zn-density rice genotypes using stable isotope technique. At seedling stage, IR68144 showed higher 68Zn uptake and transport rate to the shoot for the short-term,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both genotypes for the long-term. Zn in xylem sap of IR68144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and IR68144 exhibited higher Zn absorption ratio than IR64 at sufficient (2.0 μmol/L) or surplus (8.0 μmol/L) Zn supply level. IR64 and IR68144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of 68Zn accumulation in new leaves at seedling stage and in developing grains at ripening stage, whereas 68Zn in new leaves and grains of IR68144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 rapid root-to-shoot translocation and enhanced xylem loading capacity may be the crucial processes for high Zn density in rice grains.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林子宗火山岩命名地-林周盆地内典中组最底部的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和年波组下段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前者形成于62.5±1.1 Ma,而后者形成于56.4±1.2 Ma,表明林子宗火山活动的起始时间略晚于K/T界限年龄.岩浆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9.0~+0.5和+11.0~+4.8,显示亏损地幔的特征,与同时期冈底斯岩体的岩浆锆石相似,应为同源产物,源自于地幔楔的部分熔融.此外,典中组样品含有石炭纪年龄的捕获锆石,它们的εHf(T)值介于-0.6~-3.2之间,具有中元古代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与附近念青唐古拉岩带花冈岩的捕获锆石相若,暗示拉萨陆块老地壳的混染在岩浆演化中亦扮演了角色.结合区域地质,我们认为在藏南拉萨陆块上的林子宗火山岩是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之前到碰撞初期新特提斯海洋板块向北俯冲、拆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区硫化物矿物对的硫同位素实测值,在Excel条件下进行总硫同位素的计算,并绘图硫同位素图解,为探索金属硫化物矿床中硫质来源提供快速计算与成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宜昌三峡附近崆岭杂岩中混合岩、片麻岩和变沉积岩以及莲沱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和Hf-O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深化了我们对扬子陆核生长和再造的认识.在莲沱砂岩中发现了老达3.8 Ga的碎屑锆石,说明扬子陆块可能存在这个年龄的地壳物质;其Hf同位素组成指示初生地壳生长出现在4.0 Ga.崆岭杂岩中混合岩和片麻岩的U-Pb年龄表明,在3.2~3.3 Ga和2.9~3.0 Ga有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指示扬子陆核可能于中太古代就开始形成.锆石Hf同位素研究则指示,其原岩至少从3.5 Ga就开始从亏损地幔分异出来.混合岩和变沉积岩中所记录的1.9~2.0 Ga变质事件,是扬子陆核再造并发生克拉通化的主要时期.而广泛分布于扬子陆块周边的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不仅导致了许多太古宙和古元古宙地壳重熔,而且引起了初生地壳的快速再造.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源的生物标志物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质的污染水平及其来源,作者对2005年夏季北京市PM10 和PM2.5中有机物的浓度、族组成及其饱和烃组分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了示踪研究;同时分析了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夏季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各个采样点的饱和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种来源的影响;藿烷的分布表明其受汽油燃烧产物的影响比较大,而甾烷的分布表明燃煤和发动机润滑油的排放对它的影响大致相当;低碳数部分正构烷烃δ13C值呈现出清洁区<交通干道区<商业区<工业区这一趋势,表现出各个功能区所受到的污染源影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Shizishan ore-field is a nonferrous and noble metal ore-field which is most rich in copper and gold.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minerals of the deposits. The homogeneous temperatures and the salinitie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main m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