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根据董康《书舶庸谭》中的材料,论述了董康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设立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修之关系,同时对董氏所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要稿与《嘉业堂藏书志》的渊源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韩愈《进学解》一文提出的"记事者必提其要"为学方法,千古以为美谈。然而细细考究,这个概念含义并不明确。前人对"记事者必提其要"做了各种阐释和解读,经过梳理,认为它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对史籍一类的著作要抓住其纲要;采摘经史,据事以类义;整理史实要含咀英华、删除冗赘。  相似文献   
3.
纳米晶体二氧化钛非水体系合成和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酸丁酯和乙酐在低于100℃非水状态下生成非晶钛氧聚合物,经焙烧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晶体,焙烧失重46.55%,在314℃~389℃之间失去表面有机基团,389℃~405℃之间转化为锐钛矿型晶体。XRD和TEM研究了晶体颗粒的袁征。用苯胶的光催化降解评价了非水合成的纳米晶体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自制的Ti/IrO2+Ta2O5电极为析氧阳极,以铅为阴极,开展电还原顺丁烯二酸以合成丁二酸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铅阳极相比,该电极直流电耗低、寿命长、产品收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刘慈欣《三体》系列小说叙事意图与象征美学的解读,将《三体》放在后发国家的话语场域与中国当代文学叙事谱系中进行分析,探求以《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小说的现代性症候。《三体》的独特魅力在于继承了当代文学两种话语资源,并书写了后发国家面对全球化冲击的时代症候,同时为中国科幻小说化解民族性与西方现代性的矛盾提供了想象与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对超导用Nb47Ti合金棒材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时,发现棒材多处存在异常反射波现象.通过低倍组织、高倍组织、变形实验、XRE和成分分析等,对异常反射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棒材超声波探伤杂波异常反射波的根本原因是成分的不均匀、异常反射波区域的Nb元素含量较高、低倍组织存在“亮斑”等,且锻棒经过大变形改锻仍无法消除异常反射波.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RuO2-TiO2-SnO2/Ti氧化物涂层,探究不同涂覆层数对涂层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对涂层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强化电解寿命等对阳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涂层样品主要由RuO2、TiO2、SnO2金红石相固溶体相组成。不同涂覆层数阳极的电化学性能不一样,涂覆层数为12的样品涂层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前八十回为何不避曹雪芹家族之讳?乾隆二十二年秋曹雪芹开始著书。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客观作用--肯定曹雪芹原创了《红楼梦》,否定曹雪芹是《石头记》的作者。脂砚圈子读到的是《石头记》系统的本子,永忠圈子读到的是《红楼梦》系统的本子,“两个圈子”绝缘,这是红学史上令人困惑的不解之谜。应该重新探讨曹雪芹的著作权。曹雪芹仅原创了明义所见的《红楼梦》,脂砚斋组织了《石头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采用Co-La二元氧化物为活性涂层自制Ti基涂层电极,通过电催化降解模拟废水中的甲基橙分别考察电解质质量浓度、初始溶液pH、电压等不同因素对废水中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柳宗元诗歌《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的问题进行考察,认为,诗中所说的“榕”应为“大叶榕”,“春兰如秋”是柳州地理环境特征之一,“莺乱啼”中的“莺”则是指“告春鸟”。这首诗的内容其实是与柳州当时的环境季节相吻合的,是一篇写实的诗歌,诗人借此表现了诗人的“宦情羁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