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289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群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现阶段城市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凸显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不适应性。城市群发展需要重构地方政府间关系,其基础是确立地方政府间相互依赖与合作的伙伴关系,重点是形成一种新的地方府际管理模式,关键是创建地方政府间新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拷贝硅谷:一种聚集网络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在关于拷贝硅谷问题上国内外不同的观点,提出聚集网络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韩国大德科学城和我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实践考察,分析了它们各自成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原因,在于根据各自的实际,市场性和建构性、网络资本和风险资本网络的有机结合,适应了高技术发展的本质要求。认为我国应注重网络资源管理,营造风险资本网络体系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企业邻近与集聚辨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产业集群”风靡我国的时候,两种倾向尤为显著:一是将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发展,二是在城市或区域内打造和拉伸产业链。这引发了两个基本的问题,其一,企业的地理邻近是否一定有利于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其二,产业链是否一定要在本区域中打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分析了我国的实例后提出,为提高区域和城市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不仅要重视企业的地理邻近,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联系的形成和增强.既包括近距离的联系,也包括关系邻近而地理距离遥远的产业联系。那种简单地把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混淆,以及把产业集群发展看成本地产业链的打造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4.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促进中部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湖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地理特征,对于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以湖南省冶金及金属制品产业出口贸易与产业集聚的状况为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湖南省冶金及金属制品产业出口贸易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产业集聚有效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且集聚规模每增长1%,出口规模增长0.41%。  相似文献   
6.
江瑶  高长春  陈旭 《科研管理》2020,41(3):119-129
本文基于419份有效问卷的一手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作为中介变量,分别影响人力资本、相关产业与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文化环境和政策措施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作用;市场需求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结论为充分认知中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段德忠  杨凡  胡璇 《科研管理》2020,41(6):90-97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温婷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143-153
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以全国239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在地理距离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分别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比较其行业差异。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不仅能够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还对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特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影响更大;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集聚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各异,其中信息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最大,其余依次为物流业集聚、金融业集聚,科技服务业集聚和商务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9.
罗君  石培基  张学斌 《资源科学》2020,42(3):474-485
明确区域人口时空演化特征,有助于推动人口高质量集聚。本文以多源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重心、标准差椭圆、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土地一致性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城市群整体、县、乡(镇)和栅格尺度对兰州—西宁城市群人口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兰西城市群人口呈现规模小、流动性弱、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和城镇化率小幅缓慢增长等基本特点。②人口重心略微西移,人口分布“西北—东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呈“核心—外围”式空间结构,兰州、西宁和临夏是3个人口集聚中心,其中兰州市显现出人口集聚的“虹吸效应”。甘青两片人口分布格局存在差异,甘肃片区人口密度中南部高、北部低,青海片区人口以西宁为中心向其他县域“圈层”递减。③海拔是影响兰西城市群人口垂直分布格局的主要地形因素,人口分布的高程梯度效应和河谷盆地集聚指向明显,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低于2400 m的中海拔河谷盆地内。多尺度、多视角的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区域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地方行政力量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外部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正经历着变革性的演变,城市群竞争力的塑造也面临着诸如行政力量变动、基础设施消长、生态控制等突出的问题。而从国外城市群空间开发和竞争力提升的经验来看,空间结构扁平化、空间联系多向性和城市群空间特性服务于地域综合开发的趋势是竞争力得以获得的途径所在。因此,未来的长三角城市群在借鉴国外经验解决自身发展障碍、参与全球竞争时的具体策略在于制度整合国际化、经济发展空间均衡化、竞争永续性和核心边缘地区统筹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