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而体育在家庭教育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部分城市家庭中的儿童在家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在家是自发性的参加体育运动,大部分家庭没有把体育作为一种家庭教育方式,这种状况主要受到儿童自身、家长以及教育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教育与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四川省三台县农村地区的家庭及其子女成员的数据资料的调查,对西南地区农村家庭普通高中教育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李立朋  丁秀玲  李桦 《资源科学》2022,44(3):450-463
分析提供不同资源支持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可为政府完善土地流转支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基于资源支持视角测度关系网络,利用黄河流域1908份农户数据建立Double Hurdle模型,实证分析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影响。结果发现:①提供不同资源支持的关系网络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概率及规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农户土地流入而言:资金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入概率提升22.14%,信息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入规模扩大9.92%,劳动支持型关系网络作用不显著;对农户土地流出而言:劳动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出概率下降56.52%,信息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出概率上升0.91%、流出规模扩大1.95%,资金支持型关系网络作用不显著。②关系网络对黄河流域上游农户、中游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金支持型关系网络仅正向影响中游农户土地流入概率;劳动支持型关系网络仅负向影响上游农户土地流出概率;信息支持型关系网络正向影响上游农户土地流出概率与规模,正向影响上游和中游农户土地流入规模。鉴于此,政府应重视区域差异,通过政策强化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的资源支持作用,并加大对农户土地流转资金、信息等资源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梁杰  高堃  高强 《资源科学》2021,43(8):1589-1604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依据山东、河南2省6市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效应调节视角下外包交易成本、农业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市场容量、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外包交易成本的重要表现。市场容量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面积外包交易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的增强会增加外包交易成本,阻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②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农业劳动机会成本是隐性生产成本的重要体现,二者均会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③外包交易成本、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会受到农户农地禀赋效应的调节。在外包交易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削弱市场容量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增强资产专用性和交易不确定性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阻碍作用;在隐性生产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增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削弱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④农业外包市场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市场,而且是一个具有身份特征的情感市场。培育农业外包市场,需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户的农地禀赋效应。  相似文献   
5.
高杨  郑志浩 《资源科学》2021,43(10):1990-2002
2020年后,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将从以往的“扶贫”战略向“防贫”战略转变,亟需构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改善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食物安全,推动长效减贫。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估计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卡路里、宏量营养素和4种关键微量营养素的收入弹性,利用所得弹性估值模拟了实现不同营养目标所需的现金转移支付金额,利用食物与营养的转换关系模拟了实现不同营养目标所需的实物转移支付金额。研究结果表明:①大部分营养素的收入弹性偏小。②实物转移支付比现金转移支付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食物与营养安全。③补贴成本相同的条件下,主副食相结合的实物转移支付方式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实物转移支付,可更加均衡地改善低收入人群的营养状况。进入后扶贫时代,我国可以考虑建立当前许多国家(如美国、印度、埃及等)实施的实物转移支付制度,有针对性地保障低收入家庭的食物和营养安全,改善低收入人群的营养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动力。但是,对于越来越深刻复杂的现代农业技术,通过什么形式和渠道快速进村入户,是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理论界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院校和研究机构推广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合作社等五种值得选择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simultaneous household participation in the lives of undocumented, unaccompanied Mexican teenage minors in New York City and its impact on their school attendance. Emigrating without parents, some Mexican youths arrive to enter into the labor market, not school. Unable to assume monetary dependence, these youths’ absences from New York classrooms is driven by financial participation in their natal households in Mexico and current New York City households. Drawing from fifty-three interviews with Mexican teenagers in Mexico and New York C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se youth laborers learn to, understand and fulfill monetary obligations to two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家庭部门成为CO2排放的重要增长点.本文在计算2000-2012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港,澳,台,西藏外)家庭CO2排放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其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城市化发展促进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家庭CO2排放的增加,但是区域差异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家庭直接CO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如上海,黑龙江和吉林等;城市化水平对家庭间接CO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等;影响程度中等和低的省份主要交错分布在中国中部,西部地区,如宁夏,贵州以及安徽;②进一步从消费支出弹性视角分析了区域差异的原因,发现城市化水平对家庭CO2排放影响越高的区域,其CO2排放的消费支出弹性越高.直接CO2排放的弹性差异主要与汽油,电力消费的增加幅度有关,间接CO2排放的弹性差异主要与来自工业部门的消费支出增加幅度有关.因此,在城市化水平对家庭直接CO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区域,重点是发展公共交通并注重日常生活节能;在城市化水平对家庭间接CO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区域,重点是提高工业部门的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扶贫成就举世瞩目,进入了新时期,面对贫富差距扩大,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尤其是农村可能出现重大社会问题的预设前景下,政府更加要重视贫困农户的帮扶,如何将贫困农户甄别出来就成为扶贫工作首要课题。在农村,在贫困农户甄别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必须规范的问题,也有必要将扶贫工作与民政工作做一定区别。我们通过对实证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分析原因,认为存在问题主要是制度设计上出了漏洞,应当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进行修正,建立科学的甄别机制是必要的,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岗村”包干到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历史现象。它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做法的秘密与严肃、所蕴涵内容的丰富与意义的深远,都极有挖掘价值。仅从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群众路线、屡屡出现的左倾路线、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提出点历史借鉴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