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伟信  韦芬萍 《大众科技》2013,(4):143-143,170
分析了桑园低产的原因,提出了低产桑园改造方法,主要包括:加宽行距,调整树型,留高树枝,促使分枝,以便机械化管理并达到增加产叶量为目的,为桑农科学改造低产桑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至2020年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1/3有赖于黄淮海地区贡献,挖掘大面积中低产田生产潜力,已成为提升粮食产能的最主要战略。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已有的中低产田改造经验和技术已难以满足新形势需求。本文针对中低产田改造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河南封丘为基地,在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研发集成了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即地力产量双跨越的技术,并在1.3万hm2中低产田改造区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巨大的增粮效益.为推动河南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增粮提供了样板。河南省政府已开始利用该技术进行新一轮中低产田改造。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平原,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黄淮海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等多沙性河流冲积而成,历史上长期面临旱、涝、盐碱、风沙等农业生产问题。在此背景下,以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熊毅院士为首的研究队伍,于1963年进驻黄淮海平原,创建了"井灌井排"治理盐碱的核心技术。20世纪80年代初,以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为主的研究队伍再次会聚封丘,开展治理旱涝灾害和改良低产土壤工作,并由此建立了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简称"封丘站")。自建站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部和中科院等大力支持下,以封丘站为野外基地,国内科研人员联合开展了系统研究和技术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揭示了潮土障碍形成机制和土壤质量演变规律,解析了土壤有机质的周转规律和土壤结构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土壤地力定向培育的对策;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创建了土壤地力培育和大面积均衡增产栽培技术,并在河南省20多个粮食生产重点县示范推广。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研发了道地金银花和树莓规范化、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建立了"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