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6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系列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及其催化性能,筛选出一个催化性能优良,又具有赣南特色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其组成是Mn_2O_3—Na_3WO_4/SiO_2,代号W—34,并用XRD,BET,UV—DRS,EPR,LRS等方法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在W—34催化剂上甲烷转化率为36.8%,C_2烃收率达到22.9%。在该催化剂中,W是以Na_2WO_4形式存在,Mn则以Mn_2O_3形式存在,而SiO_2已由无定型构型转变成。一方石英构型。  相似文献   
2.
沼气发酵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沼气发酵的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发酵处理.对环境保护、能源利用、预防疾病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静态箱法在甲烷排放及稻田甲烷减排策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天然湿地与稻田甲烷排放特征的差异,采用静态箱法对闽江河口天然湿地和稻田甲烷排放特征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水旱轮作的甲烷减排模式。结果表明:早稻田平均甲烷排放量为17.03 mg/m2.h,高于相应季节的天然芦苇沼泽甲烷排放量(7.47 mg/m2.h);天然湿地和稻田土壤理化特征差异是导致甲烷排放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早稻田甲烷排放量日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而潮汐是影响天然芦苇沼泽的关键因素;水旱轮作可有效降低稻田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氢原子光谱实验中狭缝宽度、采集次数和负高压对氢原子光谱同位素位移谱线的影响,优化了氢原子光谱同位素位移实验的工作参数,获得了清晰的氢原子同位素位移光谱。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中多参数优化的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光谱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矿洞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粗粒正长岩、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它们侵入到粗粒正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粒正长岩形成于1879±17 Ma,而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分别侵位于1874±18 Ma和1870±18 Ma,三者在误差内基本相同,因此,矿洞沟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相对均一的全岩Nd同位素.但粗粒正长岩、中粒正长岩和闪长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却不均一,分别为εHf(t)=-2.5~+3.0,-1.5~+3.4和-3.5~+2.7,明显高于辽东地区太古代片麻岩演化到古元古代时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野外地质观察、主量元素组成及岩石中锆石具有相同U-Pb年龄却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等特征表明,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是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矿洞沟正长岩体的侵位标志着辽东地区在古元古代时期处于南北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全球古元古代末期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末次冰盛期(LGM)以来沙样的碎屑锆石原位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与周围可能源区的岩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发现浑善达克沙样的U-Pb年龄主要可以分为3组(2.6~2.3 Ga,2.2~1.6 Ga和显生宙100~500 Ma).其中较老的两组和具有负εHf(T)值的显生宙锆石可能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而具有正εHf(T)值的显生宙锆石可能来源于中亚造山带东部.现代沙和LGM沙具有相同的锆石U-Pb年龄谱和εHf(T)组成特征.同时,与蒙古中南部和塔里木中部沙样进行对比,发现蒙古中南部沙样主要来源于中亚造山带的显生宙高山,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在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上与浑善达克沙地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西部的大沙漠对东部沙地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下降水入渗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位于太行山区北部的河北易县崇陵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三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林、侧柏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及流域内降水进行同步观测及取样,室内进行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含量测定,以^18O为例对降水入渗过程中的稳定同住素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崇陵流域当地大气降水线(δD=6.244δ^18 O—7.158,R^2=0.7727,n=55),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且缺少规律性,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同降水量呈二次相关关系,大于15mm的降水雨量效应较显著。土壤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较降水普遍富集,其中荒草地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刺槐林地和侧柏林地整体偏高,表现出较强的蒸发分馏作用。土壤水中的δ^18O的时间变化波动较大,表层10cm土壤水δ^18O受降水中的δ^18O直接影响,呈现一定的响应关系。深层次土壤水中δ^18O变化则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植被覆盖下δ^18O的时间变化的活跃层深度不同,同其土壤特征和植被覆盖类型有关。δ^18O的剖面垂向空间变化上有两种类型,随深度增加基本都呈富集的趋势。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垂向空间分布,反映了一种降水入渗和蒸散发的平衡关系,其垂向空间变化很好地记录了降水从地表向下入渗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ANP-SWOT模型的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煤层气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瓦斯事故,改善大气环境,增加能源供给。针对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错综复杂现状,提出了ANP-SWOT综合分析模型。首先运用SWOT模型全面分析了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其次,设计能够准确反映影响因素间关系的ANP网络结构,以此度量具有关联性的影响因素权重,进而对煤层气战略备选方案作出选择。结果表明:煤层气开发风险大、地质条件复杂、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中国煤层气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最佳战略是WO战略组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为增加国家能源供给,要坚定不移发展煤层气产业;②建立现有技术可开发煤层气的资源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③从基础研究入手,深入分析煤层气形成单井产量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和作用规律,并与现有技术优化集成,形成以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为核心的适用于中国大多数煤层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煤层气开发系列配套理论、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灌服甲烷水对一次性力竭运动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心脏组织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运动性心肌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EP组)、运动甲烷水组(EM组)。EP组和EM组分别于运动前30 min灌服蒸馏水和甲烷水,之后进行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采用化学比色法、ELISA和Luminex xMAP?技术(液态悬浮芯片技术)检测大鼠血清和心肌中生化指标。结果:1)EM组较EP组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2)与C组比较,EP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心肌eNOS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3-NT含量极显著性升高(P<0.01);与EP组比较,EM组血清中cTnI水平显著上升,IL-1β、IL-6含量显著下降(P<0.05),大鼠心肌e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T-AOC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MDA含量、3-NT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灌服甲烷水提高大鼠运动能力,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eNOS水平,催化NO生成,舒张血管;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改善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对运动性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Zinc (Zn) is an essential micronutrient for humans, but Zn deficiency has become serious as equally as iron (Fe) and vitamin A deficiencies nowadays.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high Zn-density crops is a suitable, cost-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way to improve human health.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high Zn density in rice grain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especially how Zn transports from soil to grains. Hydroponic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Zn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in two different Zn-density rice genotypes using stable isotope technique. At seedling stage, IR68144 showed higher 68Zn uptake and transport rate to the shoot for the short-term,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both genotypes for the long-term. Zn in xylem sap of IR68144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and IR68144 exhibited higher Zn absorption ratio than IR64 at sufficient (2.0 μmol/L) or surplus (8.0 μmol/L) Zn supply level. IR64 and IR68144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of 68Zn accumulation in new leaves at seedling stage and in developing grains at ripening stage, whereas 68Zn in new leaves and grains of IR68144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 rapid root-to-shoot translocation and enhanced xylem loading capacity may be the crucial processes for high Zn density in rice g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