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围绕唐山市建设人才强市的目标,以大量详实的数据客观分析了唐山市区域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将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主义的建筑室内家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注重性价比的年代,人们热衷于用直接简单的模式去判别一个设计作品的好坏,大家的审美周期在快速更换,而设计师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积累和完善,不断地寻找新的元素组合,才能满足业主不断提升的品位要求和挑剔眼光,创作的生命力才得以繁衍甚至再生。  相似文献   
3.
技术地域性与技术传播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伯鲁 《科学学研究》2002,20(4):353-357
本文在简述技术地域性、技术传播与技术吸纳概念的基础上 ,剖析了技术地域性的复杂表现以及对技术传播的调制作用 ,最后具体分析了 19世纪下半叶铁道技术在我国传播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浅谈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味食品。充分利用各民族饮食文化,通过让游客参与民族食品的制作,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街道,定期举办专题美食节等活动,开发和包装以民族饮食文化为主的旅游线路,既可以承扬民族饮食文化,又可以丰富旅游的内涵,实现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民国时期的两处纪念性建筑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沿革、建筑成就、地域性建筑文化内涵的分析,解读上世纪初建筑前辈们开拓、进取、探索的精神为我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带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这类建筑值得我们发掘,弘扬其文化价值。同时,应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将其精神应用于新时代的地域性建筑创作中。  相似文献   
6.
提升区域性就业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就业重心的转移,地方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是当务之急。这样,"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关键,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为此,地方高校必须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企业开具订单;二是高校照单培养;三是中介协调培训;四是基地提升能力。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冰雪运动文化的特征与传承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冰雪运动文化经历了自然形成、游戏、竞技和产业四个发展阶段,冰雪运动文化具有显著的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地域性、个体生命体悟与完善的人本性、消费社会与后现代文化相渗透的时代性等特征。当前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应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借助传播媒介提升推广力度,加强冰雪运动文化教育,发展冰雪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武术套路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套路的产生和流传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是各种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互适应的结果。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需求,不同时代的武术变化,从一个层面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而不同地域特点导致的差异性文化特色造就了传统武术套路的拳种繁多,流派纷呈。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田径格局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第28届奥运会田径比赛成绩着手,运用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金牌归属进行分析,找出现在世界田径运动的地域性特征:美国男子项目与俄罗斯女子项目占据着统治地位;欧洲仍然是世界田径的中心,在各个项目上均有建树;非洲田径实力有所增强,女子中长跑成为新的亮点;其它洲的实力增强给欧美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This is an exploration of methodological debates related to ethnographic research. Reflection on conducting research on school choice in an Australian regional centre is the beginning point for a discussion of what Appadurai describes as a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ighbourhood and its capacity to exist and reshape itself in relation to outside forces. The place of the researcher is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a regional context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within such a context, the urban researcher could be a ‘stranger’. The notion of the ‘strange’ researcher is used to explore belonging and through it, geographic imaginaries of regionality. The case is made that the production of locality in this region contributed to a researcher ‘lock out’ because local knowledge about school choice was being unsettled. The paper takes up the question of how research in a region can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s of ethnographic research as unbou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