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551篇
科学研究   198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意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新系统平台建设刻不容缓。旨在探讨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为建设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提供实践案例与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梳理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脉络,在盘点现有的国内外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为例,探索图书馆新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智慧图书馆将通过建设一体化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并打造NLSP,提升图书馆资源管控和知识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要准确理解"相似三角形"概念,能从相似三角形中写出相似比,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相似形中的基本形,并能灵活地运用基本形帮助解题,要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的问题,包括智慧图书馆概念辨析、智慧图书馆支撑技术、智慧图书馆组成要素、智慧图书馆实践、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三大板块、十四五规划中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智慧图书馆相关思考七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总结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正逐步被各高校图书馆所采纳,其绩效的评估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平衡计分卡的理论,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并应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和分配,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共享空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图书馆借阅证办理及其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读者在图书馆借阅和查找文献信息资料的重要证件,图书馆的借阅证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联系的桥梁,它的办理和管理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全方位管理,我们应加强对读者借阅证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件技术的读者条码证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伍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111-114
针对大量读者在短期内办理借阅证件的需求以及证件制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使用组件技术,在新生入学数据的基础上,设计读者证件条码系统,实现条码的自动生成、打印和读者数据的导入导出。该系统人机界面(HMI)友好、功能齐全、操作便利、工作可靠,扩充灵活方便,使读者证件办理工作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探究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策略,回答什么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什么样式,建设智慧图书馆的策略,解决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一些模糊不清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拓宽视野。[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梳理和分析图书馆发展历程,指出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出现的误区,提出建设策略。[结果/结论] 提出构建智慧图书馆五大策略,即整体的目标分析与设计;从数据到大数据;多元数据的融合;协调合作与分步落地;创新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describes daily report cards and the evidence relating to their use in schools for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This intervention typically involves teachers evaluating a student's behaviour at school against pre‐determined targets and parents subsequently providing reinforcement at home for positive report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daily report card has been effective in treating a range of ADHD symptoms and improving school outcomes, includ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ome cases. The daily report card also encourages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and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intervention benefits from the inclusion of reinforcement at home. Daily report cards are easy to implement and research finds that teachers consider them an acceptable intervention for ADHD. This paper also considers challenges in using daily report cards, including barriers to their use over the long‐term and the risk of stigma for children with a report card. Idea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9.
刘坚 《传媒观察》2020,(5):5-11,F0002
在新闻智能化传播的环境下,传统媒介的新闻信息资源理念发生变化,智能算法成为新闻信息资源获取和开发的重要手段。智能化传播的新闻信息价值判断,建构了新闻事实信息-社会数据信息-用户需求信息三位一体的新闻信息价值确认系统,体现了智能化新闻信息价值理念的特殊追求。新闻信息生产流程中人工智能系统与新闻传播者形成特殊的生产关系,新闻信息生产理念强调人机协作与共处,由此产生新闻报道视野和新闻产品形态的变化。智能化的新闻发布机制,促进了新闻信息的多渠道推送和分散化传播,也有力推动了传统媒介新闻信息传播理念的智能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V. K. Wadhawan 《Resonance》2005,10(11):27-41
A structure is an assembly that serves an engineering function. 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that all engineering design should be smart, and not dumb. But one can still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smartly designed structures and smart structures. The latter term has acquired a specific technical meaning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A smart structure is that which has the ability to respond adaptively in a pre-designed useful and efficient manner to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any changes in its own condition; the response is adaptive in the sense that two or more stimuli or inputs may be received as anticipated and yet there is a single response function as per design. Smartness ensures that the structure gives optimum performance under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hile structures with some degree of smartness have been designed from times immemorial, the current activity and excitement in this field derives its impetus from the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achieved in materials sci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surement science, sensors, actuators, signal processing, nanotechnology, cyberne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omime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