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波坎普     
李强 《视听界》2008,(3):119
我最近在思考广播中的坎普问题(“思考”一词,非常坎普)。激起我思考的引子,是听到吴继宏在节目里念香港的陈冠中所写的《坎普?垃圾?刻奇》。这长文我最早在《万象》上读到(读《万象》杂志,非常坎普),读时颇有共鸣,深深折服于陈冠中恣意游走于东西文化之间,化深奥于机智——我们眼中的学术论文,为什么都长了张已过更年期的黄脸婆的刻板、枯涩的脸呢?  相似文献   
2.
万象》是一份商业性的,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化杂志。《万象》的编辑、写作与出版,是上海沦陷区有良知的文化人的一次反控制、争自由的文化实践。由于编者的更换,《万象》杂志分前、后期,大体说来,前期《万象》主要任务是冲破占领者的封锁,打开言说空间,偏重于市民言说,后期《万象》,偏重于知识分子的言说,这样,经过前后两位编者的努力,《万象》的杂志空间里,就集中了上海沦陷区最广泛的作者,从《万象》里更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文学新人。《万象》更吸引了广大的读者,始终保持了上万的销售量,成了“(沦陷区)非常时期的非常(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沦陷时期最具影响的刊物<万象>上,"故事新编"由平襟亚发起,每期一篇,深受市民的欢迎.其特点是抓取日伪统治下普通市民最关切的生活问题,讽刺、揭露日伪及国人败类中的无耻行经,在古今交糅讽刺现实的构思上,都是古人今装,以上海的沦陷现实瓦解为人熟知的原有故事发展逻辑,构成新的情节链条讽刺现实;在叙述视点上或是将古人面貌作以改写,行状与今人关联,或是平行影射,讽刺意旨相对隐晦,或是借古人的视角来讽刺现实.  相似文献   
4.
六祖慧能禅师(638—713)作为禅宗的实际开创者,他从人与佛的界说,成佛的根源与方法,禅法与日常修行、现实世间的关系,成佛的境界等几个基本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说法,从而创立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极大地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方立天:《禅宗概要》,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2页)。2013年恰逢慧能禅师圆寂1300周年。今天我们既需要进一步考证与熟悉这位禅门巨匠、法门龙象的经历和事迹,也需要总结与理解禅师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同时,  相似文献   
5.
包罗万象?与多种学科交叉 如果说有一个学科包罗万象,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必定有其研究的对象,那么这个学科非人类学莫属。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地理教学与大数据、智能App相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以《地球万象》App为教学工具,选取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自然地理的教学内容,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挖掘其地理应用价值,以期开发新的地理信息化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彭锋利 《大观周刊》2011,(10):251-251
地理知识是一部科学的基础入门,它涉及到我们整个地球的山川海洋、沙滩大漠,以及整个宇宙空间等等多方面内容。就拿我们中学地理内容来说,可谓是包罗万象,民风民俗。这些科学的知识,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可谓是开阔视野,把整个星空一览无余。所以我们就要在地理课上引导学生启蒙增智。  相似文献   
8.
《荒野》是师陀连载于四十年代沦陷区上海《万象》杂志的一部未完长篇小说,本文结合师陀在沦陷时期的生活处境与心境,并对读他本人同一时期发表于该杂志的其他作品,认为《荒野》不仅是乱世之中人们无家可归的现实反映,更是现代人精神无可皈依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周祖雄 《阅读与鉴赏》2006,(12):32-33,3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尽管诗歌包罗万象。风格各异,却有三个情结始终深深植根其中,不因朝代更迭时空转换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篆隶万象名义》一书对于文字、音韵、训诂都有重要的作用。《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是出版的第一部校本,但多有可商榷之处。为更方便大家利用,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篆隶万象名义校释》,集成校语十数则,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