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14篇
体育   54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丽 《出版史料》2005,(2):77-78
张仃先生年届九十,是我国成就卓著的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漫画艺术家。他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耕耘在艺术的园地里,曾有友人这样来概括他的艺术成就: “独领风骚成全才,鬓华虽改艺常青。”这的确是精辟的知言。为了全面总结其艺术成就, 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仃艺术成就展”。张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6,(36):77-77
涉及绘画、设计等领域的“意大利艺术·意大利生活”系列综合展,是中国美术馆今年秋天国际艺术交流的重头节目。设计板块的《意大利设计50年展》,展品200余件,从1954年起,每十年为一个段落,介绍了意大利设计艺术从二战后至今的发展历程;《意大利艺术金饰展》展出了托斯卡纳大区阿雷佐和埃特鲁里亚的200件艺术金饰品,充满当地文化特色;《华伦天奴经典红色晚装展》是一台时装演示会,大红色调,富丽华贵。绘画板块中,《意大利20世纪艺术展》展出的是玛特艺术博物馆所藏61位主流名画家的119件作品;《柯科钦斯基艺术展》展示的则是传奇艺术家柯科…  相似文献   
3.
"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主办。我校张小纲教授的代表作品《窗》收入其中,再次印证了其在中国水彩画坛的学术地位。展览以20世纪以来的水彩百年历史为研究重点,以各个时期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为主要展  相似文献   
4.
智子 《留学生》2011,(11):58-59
“阅读记忆——赵大陆油画个展”9月亮相中国美术馆。这是赵大陆在海外生活后回国的第一次重要展览。展览中的“兵团系列”的多幅画作,充分表达了赵大陆对青春的记忆和最真实的情感。 “那些曾经不想再提及的苦涩,如今令人回味无穷。“兵团系列”展出的每幅作品旁边,几乎都放有几枚像章、水杯、毛主席语录,这样的小细节,那些令人再熟悉不过的小物件,犹如情感的纽带,配合一幅幅逼真的画作,讲述着昨天的故事。带我们穿越历史,重温记忆。  相似文献   
5.
紫砂艺术是传统的艺术,作为传统艺术的紫砂艺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体现时代发展和具有当代意义的创造,是一个既在紫砂艺术领域之内又超逸这个领域的课题。吕俊杰先生的紫砂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  相似文献   
6.
一艘刻有汉字与中国盲文、状如树叶又似七弦琴的大木船,于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此件名为《梦舟》的展品,系希腊画家、雕塑家瓦盖里斯·瑞纳斯为其首次中国个展《无尽的航程(三)》专门打造。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承办,展品包括画家近年创作的40余件绘画。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术馆十分高兴地迎来韩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尹明老先生的展览。在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视觉艺术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许多中国艺术家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各类当代艺术展,在北京也有许多韩国画廊经常介绍韩国艺术家到中国。尹明老先生多次来访中国,  相似文献   
8.
日前,一个名为《未来主义之路》的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展系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市政府、中国美术馆及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等机构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9.
2014年9月20日,周六,上班族的休息日,范迪安一早来到坐落北京五四大街的中国美术馆,办公至暮色渐重。来不及休整的他还要赶晚班机到杭州,参加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会的年会。在姐姐范碧云眼里,弟弟范迪安就是这样一个奔波的忙碌人:“可能因为比较辛苦和操劳,弟弟看上去有些苍老,有时大家见到我们坐在一起,就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哥哥吗?”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展新中国的美术事业,推动中国美术教育正规化,从1953年到1961年,国家先后选派品学兼优的7~[t33人留学苏联,主要入学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雕塑、舞台美术和美术史论。在留学苏联的岁月中,一代学子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肩负历史使命和事业重托,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难忘的青春岁月。这批留苏学生归国后,为新中国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事业辛勤耕耘,以自己的才学和智慧书写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崭新的重要篇章,其成就卓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