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话剧《茶馆》1958年首演以来,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英若诚等老一辈话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便使之成为中国话剧家喻户晓的经典。上世纪80年代后,《茶馆》相继登上德国、新加坡、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舞台。如今,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数十位北京人艺新一代实力派演员,协力推出的新《茶馆》作为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化节”的压轴戏,赴美交流献艺,不仅是中国话剧首次登上美洲大陆,也是《茶馆》继征服欧洲观众后的又一次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2.
《茶馆》当年差一点要脱眙换骨——周总理看了《茶馆》,“有完全不同的建议”。他对焦菊隐和于是之说,不赞成老舍写的那三幕。为什么呢?。不典型。。什么是典型呢?  相似文献   
3.
电影《茶馆》改编自老舍同名话剧,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谢添。片中王利发是一个油滑世故却不失善良的生意人,扮演者为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  相似文献   
4.
珍惜痛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达如下观点:"《焦点访谈》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栏目,我们这一行就是为了让人保持痛感,保持对社会肌体是不是健康的警觉。"读了这段话,我顿时眼前一亮,心头收紧,大有久违之感。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之中,人们似乎没有了"痛感",或者说是有点麻木不仁了。人们似乎认为人世间再也没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一切向钱看者大有人在。而这里的主  相似文献   
5.
读书感言     
我先交待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本人上学不多,只有小学的文化程度。我的知识积累主要是在18岁来到北京人艺以后,通过自学取得的。提到读书的“指导老师”,就不能不说说剧作家曹禺和演员于是之。  相似文献   
6.
《幼学纪事》是著名话剧表演家于是之的回忆性散文,编人了职高新教材第一册。写的是作者青少年时期艰苦的求学生活。然而,这又不是一篇单纯的忆旧之作。作者以精练的笔触,将辛酸的往事,严肃的反思,与豁达风趣的语言相融合形成了幽默的风格,在幽默的话语背后,流露出辛酸之情。  相似文献   
7.
秦湖 《知识窗》2013,(7):37-37
1992年7月16日.焦菊隐导演版《茶馆》在北京首都剧场演出。谢幕的时候.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一个瘦弱的身影站在舞台中央.依次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深深地鞠躬90°.并颤巍巍地哽咽说道:“谢谢。谢谢大家的宽容和理解!”这个致歉的人就是剧中王利发的扮演者、时年65岁的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  相似文献   
8.
张贵勇 《教师》2014,(30):1-1
正阅读教育经典,不仅是与高贵灵魂的对话,更是开启自身潜能的通道。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特级教师闫学前前后后读了不下5遍,仅摘录和心得就写了10万多字。反复不厌的阅读,让闫学能够从人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而不是单纯而过多地使用教育技巧。语文教学在她眼里变得开放、柔软、充满趣味,她的课堂也因此多了一份人文味道,学生陶醉其中,爱上语文。实际上,任何一部教育经典,无不是教育家们一生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