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夷制夷"用于语文教学,不但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提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语文教育观",以夷制夷"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正体现了不教而教的一种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质子制度是两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从外交层面看,可以将其理解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质外交。人质外交古已有之,春秋时期各国为了昭示信义,多交换王子以为质。不光诸侯之间,连周王室也发生过"周郑交质"的事件,人质外交到战国时仍很盛行。说到底,外交是为政治、军事服务的,因此,"人质外交可以说是奉使外交的特例,是为完成某种特殊使命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贾继东:《楚国人质外交小议》,《中华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朝中央政权在广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以夷制夷"的特殊统治策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少数民族地方的管理智慧,所以中国政府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提炼出的土司遗产的价值是:"齐政修教,因俗而治"八个字,充分体现出土司制度的治理思路与方略。有学者做过统计,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建立过3000多个大小土司,涉及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西藏、青海等地。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大致孕育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正式形成,特别是在甲午战争期间,晚清政府秉承"以夷制夷"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外交,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为俄所用,同其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在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5.
以夷制夷”的对外战略始于秦汉,不同前代的是,东汉一朝,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出发,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本文对东汉采用“以夷制夷”边防政策的背景、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就其当时所处的时代,如何评价它,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经过晚清各时期仁人志士们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以夷制夷"成为李鸿章的主要外交策略之一,在晚清外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是基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被迫选择,并不谋求对外交以及其他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因此只是一时之策,并没有办法根本解决外交困境.  相似文献   
7.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没落的清王朝面对欧美列强咄咄逼人的侵略攻势,已无力抵御,虽有自强、御辱之心,但国力衰弱,终难  相似文献   
8.
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形成于古代,到近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郑观应是这一思想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想在国际大家庭中争得一席平等地位,就得制定一种有效的方略。为此,他主张师夷“制夷”、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利用国际公法以夷约制夷的外交策略。其主张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仅就薛福成的外交思想作简要的分析,通过研究薛福成的外交思想,能大体了解晚清的外交状况.他作为一名外交官,在中国积贫积弱,弱国无外交的背景下,能灵活采用各种外交策略,施展各种外交手腕,为祖国赢得了一些权益,闪烁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操.学古以通今,研究薛福成的外交思想,能为我们今天在国际风云变幻,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何搞好对外关系,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夷制夷”是近代中国历届政府运用的一项主要外交策略,与晚清不同,在南京政府时期,此政策的运用却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叙述这一思想的来源与和演进之时,具体阐述了南京政府在外交实践中主要表现,并简要分析了取得成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