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篇
教育   181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坛的一株常青树,几乎已经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常有人问,《简·爱》到底给读者传达了何种强大的精神能量,能使它成为永恒的经典并被人们不断提及?现在,就让我们揭开《简·爱》的层层面纱,探寻魅力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正一位孤独贫穷的老人出海捕鱼,历尽千辛万苦,但始终没有收获。老人没有放弃,终于,他钓上了一条大鱼,可最后还是变得一无所有……这就是《老人与海》的故事。阅读着《老人与海》,我被桑提亚哥老人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深深感动了。一位老人因为心中有目标、有梦想,所以他才能保持着那种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豁达大度  相似文献   
3.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一直被誉为一株迎风而立的劲草。但是,简同时也透露出其作者悲观的另一面。在这部传记式作品中,作者勃朗特在书中大量地运用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自己的不幸遭遇,因此勃朗特对简.爱这一形象的刻画也必然具有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落,到后来的备受推崇,评论界从未停止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唯一一个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但是,对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是众说纷纭,尽管少数评论家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之后的正常反应,但大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他是“魔鬼”“暴君”,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复仇和人性扭曲。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希斯克利夫,不能仅仅以他的复仇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来妄下结论,而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成长环境、所遭受的歧视与非人的待遇以及种种磨难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致命伤害。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小说中人性的复苏与美妙,无论多么令人悲哀的世界里,美好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仇恨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性,造成人性扭曲和堕落。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勃朗特的传世之作《呼啸山庄》运用戏剧性结构突出了主题,深入地刻画出复杂的、富有层次感的人物形象,并且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制造悬念、浓缩故事、吸引并保持读者的注意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据《解放日报》消息,2011年情人节,英国媒体评出了最浪漫的十句情话。他们分别是:1.艾米莉·勃朗特: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2.米尔恩:假如你的寿命是100年,那我希望自己活到100岁的前一天,因为那样我的生命中每天都有你。3.莎士比亚:嘘!那边窗户里亮起的是什么光?哦,那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4.奥登:他是我的南北,我的西东。是我作息的意义。是我的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发表于1847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  相似文献   
8.
从写作题材、人物塑造、基本主题、叙事策略几个方面分析安妮·勃朗特的小说创作 ,揭示其作品中蕴藏的女性主体意识 ,从而明确其鲜明的女性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9.
夏洛蒂.勃朗特在自传色彩颇浓的四部小说中皆隐去父亲形象,造成了父亲形象的"缺席"现象,这与作品运用的童话模式以及作家的身份焦虑有关。虽然父亲形象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作品的男性形象可以发现,无形之中的父性权威存在并贯穿了整个故事的进程,父亲形象以种种变形身份而"在场"。夏洛蒂的这种男性形象书写不仅描摹了作家身边的男性图景,而且传达了解构父权文化、探索更加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维莱特》以第一人称手法讲述了主人公露西的经历,关于其叙述可靠性的问题,学界存在两种对立观点,本文从叙述者角色的边缘化和叙述时间差、文本层的缄默与含混,以及读者层的多样伦理回应等三个层面入手,将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结合,从作者动因、文本现象和读者的循环互动中探讨《维莱特》的"不可靠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