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园林艺术崇尚透过有限的自然景观来展示无限的生命底蕴,倡导虚实相生,有无统一,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追求景外之情,象外之象,引导游人在山水楼台之中体悟妙境,跃动着活泼泼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与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一组七律唱和诗,因研究者取材与取法不同,故对其中实指长期悬而未释,聚讼纷纭。本文得出结论是:“弹铗”缘于“无以为家”,“牢骚”缘于“眼量”不足。  相似文献   
3.
袁枚诗歌中有一部分是以"自嘲"、"自赠"、"自题"等为题的,这类诗作均以"自"为题,也就是写自己的或写给自己的歌.从这些诗作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袁枚对自己的认识,所以对这些诗作进行集中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其诗学思想与人生观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哲学中老庄的"虚静"说可谓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它超越了有限存在而与人类灵魂达成了"先行对话",在深层次上触及到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这一本质问题。其中的许多思想对现代人的精神安顿有着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荀子天人观是其哲学之精华所在,集中体现为天道与人道两大学思景观,可以解蔽祛魅与安顿重塑两词概括之。解蔽祛魅主要是指,荀子斩断了天道与人道二者之间的神秘主义联系,廓清了自远古直到思孟学派所谓天人贯通的幻相,从而为客观地还原天人之本真面目提供了理论可能,所体现的是理性主义的敞显。安顿重塑则主要是指,荀子对传统天人观话语系统中重要概念进行了语意转换与重新诠释,缓解了天人之间的可能紧张,使其有了新的挂搭处,实现了天人间的良性互动,打通自然之道与礼义之道,由是古老的天人观获得新生,从此敞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所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的重塑。理性与人文的交叉,对于人文理性的成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唯以此来衡定荀子哲学中所蕴示的古老而常新的天人观,方既可以开显出荀子之于传统天人观的批判与超越、奇变与跃迁,又可对今日处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益资鉴。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功利化需要教育本真的回归.哲学来源于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哲学是提高生命境界的一种生存方式,哲学的思考与敏悟让我们超越工具化的生存方式,进于一种哲学化的生存,教育哲学就成了教育者在繁复与劳碌的教育行动中心灵回归的小径.人总是生活在期待与想象的过程之中,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失去了生存的韵味.哲学开启我们新的生存境界,将我们从世俗化的生活中超脱出来.虽然我们注定元法提着自己的头发从现实中超拔出来,但凭着哲学的幽径,我们可以找到心灵安顿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王斌 《钓鱼》2006,(17):46-46
李叔叹气地说:“现在不行呵,没有鱼,你们来就是玩玩吧”。挨不过我的左右追问,便喊着李婶到海边给我们找船。我从屋内出来,激动地跑到海边,在大院里安顿哥几个停好车,迎面看到几年前一起钓过鱼的同事的三舅,打个招呼就问及能不能去兔岛,他说:“不行,要下北风了,船回不来,俺这里  相似文献   
8.
禅宗对中国古代文人影响很大,有其历史、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文人以何种心态安顿人生.王安石、苏轼的轻历很有代表性.文人们借参禅谈佛,寻求精神的解脱,以洒脱的人生态度重新认识自我,使其作品充满禅的智慧和机锋,描绘出一幅幅无拘无束,超然物外的生活画面.对宋以后中国文学艺术和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读书     
<正>书名:《小王子》作者:[法]圣埃克苏佩里译者:马振骋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8月一部富有诗意的童话:行色匆匆、焦躁不安的你,是否从未嗅过一朵花,从未观赏过一颗星星,从未爱过一个人?那么请你跟随小王子走,心才可以在玫瑰花旁诗意栖息。《小王子》是一部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阅读的优秀童话,更是一本能  相似文献   
10.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从现代性与现代艺术的角度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合法性的论证。他认为中国艺术精神具有代替宗教的精神安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