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牧有两句诗: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说白发最公道。但值得思索的是,人们都喜欢春风、梅花和青山而不喜欢白发,这却有点不公平。特别奇怪的是,古代一些文人,都厌恶白发,一见白发就拔,几乎成了一种风气。本文只说说有关白发的事。  相似文献   
2.
张九龄始终被仕与隐困扰着,即仕中恋隐,隐中求仕;为官时思山林,居山林时存魏阙。其仕进中的隐逸情怀可分为:入仕初期(约707—716年),因怀才不遇,久处下僚,"不协时宰",愤而辞官归隐;再度入京为官(718—727年)及出为洪州刺史时期(约727—736年),大致表现为"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亦官亦隐但略有不同;任荆州长史时期(约737—741年),心灰意冷,不得已委顺于天地之间。其隐逸思想的转变与其仕途沉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盛唐前期著名文人张九龄的见存诗歌究竟有多少首,迄今说法不一。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乔象钟先生谓:“《曲江张先生集》是张九龄为我们遗留下的一部相当丰富、完整的诗文集。其中诗、赋共五卷,敕、书十一卷,碑、铭四卷,……诗二百十三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张九龄》,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 月第1版,第73页)。此后,又有一说:“张九龄现存诗二百一十八首,本集收为四卷”(《唐代文学史》上册,乔象钟、陈铁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 265页)。统计的数目显然前后有异,是否所据版本不同, 亦未见说明。华南师大文学院的陈建森先生曾撰有《<曲江集>版本源流考》一文,惜未提及各种版本的诗歌篇目  相似文献   
4.
正事必躬亲出自唐朝张九龄的《谢赐大麦面状》,现在的意思是:不论什么事都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这样看来,事必躬亲颇有褒奖之意。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遥想三国争雄,诸葛孔明为蜀中宰相,一生兢兢业业,亲力亲为,真是不辞辛苦,日理万机,事必躬亲,事无巨细,终至积劳成疾,正当人生智慧之巅,却不幸病逝。孔明之敬业为人所赞叹,但是身为宰相,凡事亲为,则不能给予属下锻炼的机会,导致国家大业后  相似文献   
5.
宋明仕宦对岭南文化的建构:以张九龄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以前,岭南一直被中原士人视为烟瘴荒蛮之地。宋明时期,岭南仕宦围绕张九龄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张九龄文集,建立祠庙,附会各种传说,阐释其忠孝两全、才华横溢的光辉形象,以此改变中原士人对岭南历史的刻板印象,树立岭南社会早在唐代已开化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虽然王维劝孟浩然回归旧庐隐居,但他自己的仕进之心并未泯灭,盛唐开元年间的恢弘气度,时时激荡着他那颗日渐归佛的心灵。那时候,唐玄宗锐意进取,虚怀纳谏,修明政治,大展宏图:姚崇、宋憬、张九龄、卢怀贞,一个个贤臣良相,共扶江山;一道道除旧布新的政令,颁布天下,一项项利国利民的举措,迅速实行。唐王朝像一列开足马力的火车,轰隆隆...  相似文献   
7.
从张说的创作实践看,其围绕时代性主题为基点与核心的多样化表现特点,几乎可以视为那一时代各种艺术方式与类型的综合。张九龄的诗歌创作在精神上和张说有一脉相承的地方,而且他的背景和张说又十分相似,所以应该说他与张说对盛唐诗歌创作所起的作用也很类似。其诗歌更多地表现为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8.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维迁任殿中侍御史,对他而言,却是个悲怆的年代。这年二月,对王维有知遇之恩的一代贤相张九龄,死于荆州任所。罢相不过四年时光,这位满怀韬略的开明政治家,就在郁闷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是王维的知音,两人相识较晚,交情却很深。崔希逸大胜吐蕃,功勋卓著,却被贬为河南尹,到任不久就病死了。...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张九龄研究领域相关史料的甄辨,对张九龄生平籍贯、科考及主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或未曾引起注意,或没有细致比勘,从史料角度重新提出,加以讨论,对张九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