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由于学生每天由家到校,由校到家,生活圈子狭窄,写作缺乏材料。加之现在学生极少阅读,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读一下课.有的学生甚至一课学完还不知道那些生字、新词在什么地方,更不要说对章语言的感知和对章情味的体悟了。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改变这种现象,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相似文献   
2.
叶晓凡 《课外阅读》2011,(5):246-246
近年来,文言文教学诵读的重要性已被广大语文教师认识,所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我们也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公开课时开课老师也会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朗读等等。朗读声充满整个课堂,朗读的重要性似乎已被老师意识到。笔者最近也听过几节优质课,课堂上朗读不少,但是有效的朗读却不多,能读出句子情味的不多。很多时候老师只是为朗读而朗读,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或者说老师对朗读的指导还很虚化,流于表面。结果,学生读得口干舌燥,累死累活,但是学习的兴趣依旧不浓。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二语文第三册有一篇人物通讯, 标题为《种树"种到"联合国》。这是个颇具特色和情味的标题。难道真的是文中的主人公王果香到联合国"种"树去了吗?细读课文,发现并非如此,而是说王果香带领家乡人民发展果园经济,改造沙漠,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使家乡沙地面积曾占80%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因此,王果香被邀请参加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议,王果香在会上介绍了她的治沙经验。这就是王果香种树"种到"联合国的具体内容。在这里,课文标题运用了一个独特的修辞格--拈连,从而使文章标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先生著有很多散文,《塘栖》这篇小文,能够充分体现其散文作品的共性特征:内容隽永耐品,思想超然安静,文字平淡细腻,结构浑然一体,给人回味无穷之感。我对于这篇小文,吟咏多次,有爱不释手之意,感觉其内容、技巧、语言等多方面都美不胜收。我觉得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颇为独特:  相似文献   
5.
郭八梅 《学苑教育》2012,(22):36-36
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只要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努力将语文的“美”还给学生,语文课必将情味十足。  相似文献   
6.
秋禾 《新世纪图书馆》2007,(4):99-100,91
无论是重读还是初读,最忘怀不了的,是汪曾祺先生(1920—1997年)作品中的乡情味。那些寻常的文字,出自他的笔下,但闻泥土的芬芳,草花的芬芳,乡情的芬芳,淡淡的,都弥散在字里行间。适意的描叙,闲雅的笔墨,锦心而绣口,沁人肺腑。那份适意,是曾经浮华洗礼之后,嚼得菜根式的返朴;那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要正本清源,通过多样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汲取文言文经典的丰富营养,提高审美能力,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王文生的《中国美学史》以古典文学作品及理论著述为研究范围、以中国文论中的"情味"为核心研究对象,它展示的不仅是情味理论发展的历史,还是历代文学作品情味变迁的历史。王文生细致爬梳一手资料,力避陈说、独立思考,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美学原味,他以实际做法例证了真正的"比较诗学"精神———"在总体比较中发展各自的特点,吸取彼此有益的经验以丰富发展各自的美学思想",其著作扎实厚重、视角独特,树立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路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在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奇妙的想象:作者本来在自我抒怀,但突然笔锋一转,落到对方身上,这样可以使诗歌的意境开阔,别具情味,使作者的感情更深刻地表达出来。这种想象,我们把它叫做设想。  相似文献   
10.
深秋时节,再次有幸聆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从他耶平静、亲和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课堂中又得到了新的收获。《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一篇千古名作,余老师先由作者的一首古诗《秋词》引入本课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深读本篇课文,从文本中读出了不同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