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县道情皮影许家班之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县道情皮影是在承继传统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结合古老的道情说唱艺术作为表演的基础上,吸收诸多周边地方剧种及当地民歌的一些特色曲调,并融合当地方言声调作为其旋律基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环县现有47个戏班,常年演出于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庙会、神会以及人生仪礼等乡俗礼仪场合中。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48页说:“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这一表述值得商榷。徽班进京并不是从安徽出发的,进京的是江苏扬州的徽剧戏班,而不是安徽的徽剧戏班。兹引用《京剧与扬州》(《江苏集邮》2001年第3期)一文说:  相似文献   
3.
堂会     
赵珩 《世界文化》2012,(3):41-42
自元杂剧开始,北京戏曲演出的形式多种多样,至少从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就有了堂会演出,形式也各不相同。那时大官僚和富商家里蓄养戏班的风气很盛,我们看《红楼梦》知道,贾府从苏州买来一些女孩子,然后请人在家里教习并蓄养起来。家里的戏班演出是经常性的,但是班小演不了大戏,只能作为平时的家庭娱乐。  相似文献   
4.
前清咸丰三年,从河南过山西的风尘古道上,吱吱呀呀地行进着几辆独轮推车,这是一个流动的小戏班。班主名叫谭志道。因为家乡湖北江夏成了太平军和官军“拉锯战”的战场。民不聊生,他们不得不离乡背并.一路卖唱,巡回辗转了将近一年.终于进入河北境内,最后在天津安顿下来。  相似文献   
5.
孙凯 《北京档案》2015,(6):52-54
这是一张上世纪20年代北京一家私人祝寿堂会的老戏单,从网上查阅得知,演员多为少年童伶,大都是在俞振庭1917年创办的“斌庆社”“带艺搭班”的十几岁的演员。知名度最高的李万春,有“童伶奇才”之誉,当年童伶戏班也曾风行一时。旧时北京除宫廷、王府拥有演出戏台外,民间私人堂会多租用如报子街聚贤堂、金鱼胡同福寿堂等大饭庄待客演出,通常为主办人家出资,也有亲朋好友作为贺礼赠送的,只是此次堂会的出资方及演出具体时间、地点已无可考。本文将从这张老戏单追溯出京城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  相似文献   
6.
广西博白客家采茶戏自明末形成以来,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古老的民间戏班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生存状态有很大差别。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民间戏班办班经费都是班主或者其他人自筹,基本的生存方式是通过营业性演出获得报酬,维持基本需要。采茶戏班演出剧目主要以受老年人欢迎的古装采茶戏为主,并有相对固定的戏路机制。采茶戏班在其表演的过程当中经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这些仪式对于戏班和请戏人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作者最后依据实地调查资料提出,要振兴桂南采茶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政府应加强对采茶戏班的管理与引导;要充分抓住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好时机,加大保护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1918年5月的一天,奉天城里来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戏班子,叫青云班,在金都大戏院首场演出.班主给刚发迹任27师师长的张作霖送了3张戏票.他给了部下孙、赵两个旅长各一张,自己拿了一张,兴冲冲地回府,准备晚饭后偕同夫人去包厢看戏.  相似文献   
8.
张国泰 《精武》2010,(8):13-13
据吾师邓奕宗师口述,本门拳术是至善禅师在火烧南少林寺后逃至岭南,为逃避清兵追捕而藏匿于戏班红船当小工,因缘际会下,戏班主窦华宝及大花脸锦(新锦)获授本门拳术,为纪念本门拳术源自福建南少林寺“永春大殿”中内,故名为“永春拳”。  相似文献   
9.
民间戏班在挖掘、保护、传承、发展黄梅戏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蕲春县春雷戏班为例,对黄梅戏在鄂东农村的传承方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绿园《歧路灯》从理学家教化的立场学习借鉴戏曲艺术,大量描写了乾隆年间从京师到河南首府开封的戏曲活动,在形成《歧路灯》内容与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加强并丰富了古代小说与戏曲两大艺术门类的融和交流。《歧路灯》作为一部章回小说,同时也是研究清中叶戏曲特别是河南中州地方戏曲艺术的宝贵资料。《歧路灯》的这一文献价值已经并必将更加受到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