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鸡足山悖论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4,(9):107-112
正一、"五大佛教名山":非统计学上的排序究竟宾川鸡足山有没有资格称"五大佛教名山"?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反正赞之者说有,辨之者说无,莫衷一是。不过,说鸡足山是名山理所当然。名山者,有名气之山。《管子》说:"凡夫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管仲说的天下大概指的是春秋战国的疆域,如果要说现在的中国,那么名山将会无计其数。不过有一点,名山的名气往往由许多原因造成。首先,要有气势雄奇、景色出众的自然条件。第二,正如明代白族著名学者李元阳在阐  相似文献   
2.
日本东京大学藏《尚书注疏》二十卷古本,前后无序跋,亦无牌记等刊刻信息。但从板式、避讳字和刻工姓名等方面综合判断,该藏本属于明嘉靖李元阳闽中刻本。该本由江浙流传到辽东,最后流失到日本。李元阳本上承元“十行本”,并刊正元刻本不少错误;它又是明嘉靖后多种传世本的底本、参校本,在经籍版本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元阳刻本保留了大量的俗字、异体字,对今人研究历代俗字、异体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照经籍刊刻史实可知,有些学者的观点看法不合史实。李元阳本也存在形误衍脱等刊刻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元阳诗歌有较为明显的关心民瘼、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以及兼容儒、道、佛,追求生命价值尤重情性的特点,并与明代主流文学家的创作倾向一致,也体现了云南人民质朴、厚重的个性。以李元阳为代表的明代文士,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推进了云南文学与中原文学的整合,表现了明代云南传统文学与全国文学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4.
正高楼广厦锦成堆,几觅残碑旧梦回。常忆先贤讽咏处,风风雨雨明诗台。这是民国元年(即1911年),李根源先生在解放腾越首义的事情后,为了标榜文事、张扬先贤,在当时已经成为"旧中军署"的铁楼街——张志淳和张含父子故居的荒草瓦砾中寻觅到当年"明诗台"亭台碑铭的旧址,重新立下"明诗台故址碑"时,特意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5.
从内容看,李元阳的诗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第二类是写隐居生活的;第三类是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李元阳的散文主要以游记与序跋为主,他的散文大部分都写得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6.
张旗 《大理文化》2014,(8):100-112
正鸡足山,是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的佛教名山,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其厚重辉煌的人文历史,曾一度被尘封遮蔽,歪曲误读。钩沉整理它的人文历史,挖掘阐释它的人文内涵,让鸡足山幽静、深邃、险峻、奇异的自然景观,折射出独特的人文异彩,旨在提高它的文化品位,提高旅游业者和广大游客的文化素质。人文情怀是一种恒久的蕴蓄  相似文献   
7.
正从前,大理有个老人留下遗言死后要埋在石头凿成的棺材里。有人调侃说,这老头就像乡下的"愣头青",因为与邻人有隙赌气地说"撤泡尿也不对着他家的门"一样。对于这位悲壮的老人家,这种比喻有点贬损。"愣头青"的话只不过是一种个人的情绪,而老人家的确是一种时代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照他在石棺上刻下的《石棺诗》说,是"埋在石中,日炼精魄",天长地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