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致王勃     
先生一氅深衣,从鸿蒙尘世中缓缓步来。人不轻狂枉少年,滕王高阁,先生旁若无人,登台作赋,一曲《滕王阁序》直扼住半天云彩,敛尽一江秋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妙语精言,竟是要把天景划出血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  相似文献   
2.
張焕君 《中国文化》2015,(2):121-135
三年之喪雖然在理論上是天下達喪,自天子至庶人都要實行,但在具體實踐上,天子諸侯與士大夫庶人之間却不可能没有差别。雖然在《喪服》中,天子絶旁期以下之親,所服者唯有父母、祖父母、妻以及嫡長子,範圍并不大,這種安排也已經充分照顧到天子的特殊身份,但後人對其實施狀况仍表懷疑,天子乃至國君到底有無三年之服,如果有,又是如何執行的?晋武帝時對這一問題展開激烈的討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通过不断接触,相互交流,无论在生产技术,文.化,思想以及生活习俗,包括服饰在内都相容并蓄,渐趋融合,从而演变成今天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中华服饰,文中从五次较大的少数民族服装的流行,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几次民族服饰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各派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观和审美观。儒家也在自己服饰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着衣风格,即以“逢掖之衣”“章甫之冠”为基本款式的儒服,并在各地、各学派之间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5.
妙在介绍:"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雨水是陈旧的丰盈,梧桐是坚韧的美丽。我就是这样,喜欢在朦胧的诗意中穿行,探寻那古老的湿淋淋的记忆。我会窝在书房里研究一本晦涩难懂的篆书字典,潇潇洒洒背《长恨歌》、《出师表》,轻轻拨弄古琴以听泠泠妙音,在雨天里端一杯香茗轻轻诵读《雨巷》。从先秦的崛起到满清的覆灭,从"朱子深衣"到"交领襦裙",都令我着迷。但  相似文献   
6.
刘乐乐 《文化遗产》2014,(5):111-119
深衣是对中国上衣下裳的传统服制的变革,由于礼书中所记载的深衣形制已经没有实物可考,目前只能借助文字记载及汉代以后的变形深衣来对其进行推测。本文依据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家说法,对深衣形制进行简要考证,继而发现礼书的主旨并非在于深衣之裁制而在于深衣之礼。深衣作为礼服,以其色、形与意合于礼,继而使身体动作合于礼,使其容貌自然有威可畏、有仪可象;而以楚服与汉服为代表的后世深衣也不是传统深衣的复制,在色与意上对传统深衣有所革变,使服饰由礼走向美。因此,对于深衣的研究,既不能以后世的深衣来佐证传统深衣,亦不能以传统深衣框架后世深衣,二者虽联系紧密,却有其独立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各派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观和审美观。儒家也在自己服饰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着衣风格,即以“逢掖之衣”“章甫之冠”为基本款式的儒服,并在各地、各学派之间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古代服饰在历代的特点,阐述了服饰的时代特性,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内涵、人性化的表现。时代性是服饰最为突出和醒目的特点,服饰的使用趋势,反映着时代背景、经济状况、文化思潮等对人们生存心态审美趣味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初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保留了较多的楚文化成分,楚文化成为构成汉初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汉初期在服饰方面有"汉承楚风"的倾向,首服、发型、服装等不同程度地受到楚风楚俗楚服影响。汉初的男子首服中,有多种样式的冠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楚冠,如法冠等;西汉时男女穿着的深衣,也延续了楚式深衣的部分特征;甚至汉初女子发髻造型也不免受楚女子发式影响。汉初的服饰文化无论在服饰样式或是审美倾向上,都与楚文化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楚文化根基深厚,还由于汉朝的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楚风楚俗流行所致。本文将从服装款式、男子首服、女子发式、审美意识四方面详细剖析楚文化对西汉初期的服饰文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汉初服饰受楚文化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儒服分广义的儒化服饰与狭义的儒家服饰。狭义儒服并非虚无,也非学派制服,"孔子不知儒服"的实质是儒家对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辨证思考,体现了儒家的理性精神。它象征三代文化,是表达儒家思想的工具。它用高冠、宽衣长袍、方履等符号,象征"以道得民"的儒家特色,强烈暗示儒家与上古巫史文化的关系。儒服还象征了"中正平直"的思想内涵。儒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在特定场合提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