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匀先 《中国收藏》2020,(11):52-57
竹,质地坚韧,身干挺拔,与玉一样,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喜爱。在“穆城”嘉定,竹人即是文人,文人亦可为竹人。以竹为纸,以刀代笔,将胸中意象,绘于竹上。援书画清明朗润之气,入雕篑满眼刻镂之功,把对自然万物的领悟,在盈尺之间的竹节上表现出来,可谓“材尽其美、工尽其巧,器尽其雅,格尽其高”,使得常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竹子,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  相似文献   
2.
邓小文 《收藏》2007,(4):112-116
在20世纪向21世纪跨越的最后10年中,又一轮民间收藏热潮在神州大地翻涌。这次大潮中,中国竹刻犹如一朵摇曳的小花,在收藏,制作,赏析,投资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态势,给世人许多惊喜。  相似文献   
3.
升华 《收藏》2015,(1):120-123
明代嘉定竹刻代表人物"三朱"之一的朱缨,其传世作品并不多,就在这些传世品中仍存在许多真伪争议。朱缨虽为一代竹雕名家,然其在艺术创作的黄金之年就嗜酒废艺,后人在惊叹其高超技艺的同时也为他自暴自弃而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4.
笔管与竹刻毛笔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之一。对于毛笔的品评,古人有“尖、齐、圆、健”四大要求,称为笔之四德,都是干笔头书写而言。关于笔杆,真正善用笔的人就没有太多讲究,只要求一是直,二是握着称手就可。古人称笔杆为笔管,故毛笔别名“管城子”。用竹做笔管被认为最实惠文雅,而事实上笔管  相似文献   
5.
黄岩翻簧竹刻是诞生于浙东台州的一种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工艺品,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历经一个世纪多的发展,涌现了陈夔典、陈方俊等翻簧制作名家,工艺水平达到很高的程度。其创作的作品以日常实用器具为主,将中国画的艺术要素融合到器具功能上,提升其审美功能,升华为以审美功能为主的翻簧壁挂等作品,充分体现了民间工艺家对美的发现、创造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2,(Z4):124-126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刻在中国由来已久。竹刻又称竹雕,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类的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7.
我喜爱竹刻,但是,我发现竹刻作品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开裂,这是为什么?我查了许多资料,关于竹子开裂的解释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竹子开裂与内外层收缩程度的不同有关;2.竹子开裂与外界的气候、温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嘉定竹刻工艺的实际教学出发,从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三个方面对中职竹刻工艺教学的美育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常州市档案馆借常州梳篦博物馆开馆之际,开展征集常州三宝珍贵档案资料工作。常州三宝分别为常州梳篦、乱针锈和留青竹刻,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一面小小的镜子,之所以显出光彩,是因为它折射了太阳的光辉。我学习竹刻30年,有如今的影响,能获不少名家的赞誉,仔细想想,并非单靠竹刻技艺的追求所能达到,主要是仰赖了丰子恺先生的艺缘。这与小镜子因折射阳光而显出光彩,很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