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各国文化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郜積意 《中国文化》2006,39(1):85-98
一、小引自劉歆與太常博士之爭始,至何休與鄭玄的《三傳》之分,漢代今、古文學之爭的主題發生了明顯 變化,即從爭立博士官向經義之爭轉變。變化的發 端,肇始於光武世范升和陳元的爭論,而白虎觀會 議《公羊》家李育以義難賈達,也屬於經義之分的範圍 (見下)。衹是兩次爭論的文獻基本亡佚,無法提供具 體的例證。至於何休、鄭玄關於《三傳》的分歧,雖然衹 存留零星史料,卻展示了經義之爭的具體面目,并為 人們理解東漢後期的經學之爭提供了進一步考察的  相似文献   
2.
木文从材料的分析与考据入手,对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诗歌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将其理论主张归结为审乐和政观、诗之大纲说、美刺说和正变说等四个方面,并予以客观的解析。尤为重要的是,本文重点考察了郑玄诗论的依据,指出了他对前人理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于《论语·先进》异乎三子者之撰一句中撰字的训释,历来聚讼纷纭,各执一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异乎三子者之撰  相似文献   
4.
郑玄的易学渊源,仅仅见于《后汉书》的简要记载,而且语焉不详。由于郑玄本人的著作中,未见有对乃师马融研究易学成果奉为经典而加以引证和描述的记载,因此引起后来学人对郑玄易学的师承颇多微辞。文章通过对传世的郑玄《周易注》与马融《周易传》的"同字同义""同字异义""异字同义""异字异义"等作比较与考证,认为《后汉书》所记载郑玄的易学渊源是可信的。而古代学人对马融易学的诟病与人品的质疑,是造成现代学人对郑玄易学渊源判断偏差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人们说话写文章常提到"五湖四海",但它们究竟在哪里呢? 先秦古籍中就有关于"五湖"的提法,五湖指吴越地区太湖附近的五个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 "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就是太湖.  相似文献   
6.
郑玄诗学在汉代政教诗学理论的总结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创新,成为汉魏诗学嬗变中的重要一环,在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上对建安诗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奠定了建安诗学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读李婷婷先生<周代乡乐考论>一文(载<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夏之卷.文中简称"李文"),觉得颇有可议之处.今不揣谫陋,将若干大大小小不敢苟同之处,凡十二处,次第列出,加上拙按,幸方家有以教我.李文的问题,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点.第一,"读书不统观首尾,不可妄下批评",这是陈垣先生<陈垣史源学杂文>一书中告诫后学的两句话,[1]笔者深深服膺,而纵观李文,颇有与此告诫相违者,拙文之第六、第十二条所论是也.第二,率尔操觚,贸然立论.拙文中第二、第五、第七、第十一条所论是也.第三,当简则繁,当繁则简,处置失当.例如,"何谓乡乐",这本来是一个给乡乐下定义的问题,竟然不避雷同地繁征博引五六百字,是所谓当简则繁.而所谓"郑玄、贾公彦及其后世之学者等在言及无算乐时,还将乡乐与无算乐混为一谈"这样一个大问题,本来应该多方举证,以证服人,而遗憾的是作者仅仅举了两个例子,还都不符合学术规范.梁启超说:"凡立一义,必凭证据.孤证不为定说."[2]前辈学者说:"例不十不立."诚哉斯言!  相似文献   
8.
王基是魏晋时期《诗经》学的著名学者,《毛诗驳》是其代表作之一。但由于此书散佚,故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付之阙如。如果钩稽文献,详细考证其与郑玄、王肃《诗》学之关系,则可以看出:"依郑驳王"是《毛诗驳》的基本学术倾向;以史证诗,诗史互证是王基的基本学术方法。然而,间以谶纬之说释诗,对史籍失之详考,也造成了申驳失当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俞水生 《寻根》2015,(1):6-8
2008年2月11日,赵本山在沈阳公开举行隆重的收徒仪式。整个仪式历时1小时30分钟,经过上香、敬茶等7个环节,共接受了35位徒弟的集体叩拜。一时间,这一话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而关于叩拜礼的提倡与批判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叩拜,又称跪拜,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已有几  相似文献   
10.
郑玄《礼记注》训诂用语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训诂学家,他对我国传统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礼记注》是其《三礼注》之一,也是传统训诂学的集大成者之一。本文通过对《礼记注》训诂用语的全面整理、分析和归纳,试图说明早在东汉末年,我国传统训诂学就已经有了相当完备的用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