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峰 《文学教育(上)》2009,(22):103-105
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古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及观念自古以来影响和制约着人们。据《易·系辞》记载,“黄帝、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也就是说,在五千年前,人们就按照特定的样式穿着宽而下垂的衣裳参加拜祖先、祭天地、敬鬼神的活动,使得部落社会由乱走向治。这一由周人记述的传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因服饰“治天下”的思想。儒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并把衣冠进一步政治化、礼制化,以达“治天下之道”。  相似文献   
2.
张建辉 《世界文化》2014,(11):49-49
在英国历史的早期,国库是王室财富储存的地方,并负责王室的支出。公元5世纪,盎格鲁一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后,经历了从部落社会向国家的过渡,此时期的国家机构比较简朴,加上诸小国征战频繁,宫廷迁徙不定,王室财富存贮不便,比如“英国史学之父”比德在《英吉利教会史》中记载,诺森伯里亚国王奥斯瓦尔德(633年-641年在位)统治时,有一次在复活节,国王和艾丹主教坐在一起准备吃饭,忽然他的一位分管救济穷人的官员走了进来,告诉国王说,来自各地的许多穷人坐在公共道路上,希望国王施舍。  相似文献   
3.
成年礼作为人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随着历史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部落社会,成年礼是补充部落成员的必要集体性仪式。在开化的社会,成年礼的意义发生较大的改变,主要  相似文献   
4.
胥志强 《文化遗产》2023,(1):99-108
中国传统民俗思想一直致力于维系人类小群体的自然生活。现代化过程使得小群体处于持续的衰落,而且在其意识形态构造中也必然衰落。但小群体的幽灵与乡愁从未离去,重建小群体的努力也从未放弃。在理论层面,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对小群体或共同体的理解经历了从经验到先验的转向,通过超越现代/传统的二元论确认了小群体的合法性与可能性。在当代视野中,小群体或共同体不再是一个表示传统或必然消失的事物,而是人类关系中的恒常维度,因此在现代社会重构小群体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麦克卢汉把时代的演进划分为部落时代、脱部落时代和重新部落时代(地球村)。尽管他的技术决定论还有待商榷,但是这种划分方式已逐渐被大家接受。三个时代的传播方式依次偏向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他关于听觉与视觉空间的论述(听觉空  相似文献   
6.
交通工具②     
<正>~~  相似文献   
7.
兰维 《百科知识》2012,(4):25-27
正2011年10月31日,地球迎来了她的第70亿位人类居民。这被视为一个令人悲喜交集的里程碑式的时刻,危机感伴随着成就感而来。对于整个地球来说,人口问题意味着什么呢?近年来,粮食价格高涨、能源短缺、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问题持续"骚扰"着这个世界,面对业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