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电影《安东尼亚的方式》的叙述开始于回归和死亡,死亡在这里诞生了新的轮回,生发出是一种生与死的意义探讨。电影文本在阐述了女权主义在庄园的产生及存在的合理性之后,开始了对男性主体地位和男权主义——就本质上而言是物质、利益关系社会——也即现实社会的全面解构。文章分三大部分,主要就“母性主义的主体化确认”进行详细探讨,并对“文本叙述者的身份确认以及主要人物符码的解读”和“对神性的质疑和调侃,以及关于死亡的终极探讨”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夏朝最早的胄子,启举行祭祀乐舞的意图,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其通过祭祀活动要实现的,并不是审美理想,而是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产翁”习俗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其流传在时间上的持久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都是罕见的,至今仍残存于一些不发达民族中。此习俗形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主要为父权的确立服务。  相似文献   
4.
“舅权”是在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中形成的,“舅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曾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而就有必要从“舅权”的生成及现代闽地风俗的表达两方面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文化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俄狄浦斯王》,认为作品蕴含了作者对父权制取代母权制这一重大社会转型时期伦理关系的深刻思考,并从法权观念、对英雄的双重解读和顺从于父系血缘三个方面为社会转型期间的生命个体提供了心理转换的基本原型。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般认为在荷马史诗中,当奥德修斯未归时,特勒马科斯在家庭权力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佩涅罗佩居于从属地位。而本文的观点认为史诗中体现出来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特勒马科斯在家里并非完全居于主导地位,佩涅罗佩也并非完全居于依附地位。二者事实上是一种双向互依关系,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一,史诗中英雄伦理观对特勒马科斯的限制;二,荷马时代前的母权制的余烟的影响;三,史诗中的二元思维模式在他们母子关系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Historians, following contemporary sociologists, often describe how ‘traditional’ marriages were transformed as the working classes adopted the middle-class ‘companionate’ style of marriage in the decade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However,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working-class Hull couples who married between the 1920s and the 1960s revealed that many asp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anionate marriage’ model long pre-dated the post-war years. Despite fulfilling different roles, these couples loved and supported each other, enjoyed fairly equal status and made decisions jointly. This challenges the whiggish narrative of working-class marriage being gradually enhanced by the adoption of middle-class values.  相似文献   
8.
女权现象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一大特点,以一批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及其民间领袖人物为代表;该现象产生于社会意识中遗存的母性崇拜和尚武精神,具有维系群体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进步作用,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新夏娃的激情》既否定了父权文化下的两性关系,也不推崇母权文化激进派所向往的“安息地”,而是表达作者希望通过变性和变装的方式来说明并没有绝对的男性女性之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身体都是社会建构的。本文从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角度解读《新夏娃的激情》,进一步论证性别构建、性别表演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