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移动过程中,前脚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重心落在其上。远台、击球刺踟主过加转时,向前送的幅度要大,如果借力多,歙不太需要送了。高级技巧:让来球在球拍上多停留会儿,等旋转减囊后再“推”出去.对庀误以为你在0口转.其实你是完全卸力后削出不转臻。丁松技术全解析[正手削球]@姚国治  相似文献   
2.
通过第43届世乒赛中国男队与外国队比赛情况的分析,对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实力、丁松的接班问题及中国男队发展的趋势做了较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袁寒柏 《乒乓世界》2006,(11):47-47
打开《乒乓世界》2006年第7期至9期,在这三期的"乒超联赛的冷门之战"系列中,恐怕"冷门王"的称号要非侯英超莫属了。5月27日男团第三轮3比1战胜孔令辉,8月8日男团第十二轮3比2力擒欧洲三虎之一的萨姆索诺夫,8月2日男团第十四轮3比2战胜如日中天的波尔,如此惊人而且持续的冷门,给他冠以"冷门大侯"的称号,一点也不过分。这个高大而不苟言笑的小伙子是怎样利用变化莫测的削球打法让诸多名将倒在自己的拍下呢?在这些"小概率"冷门事件的背后是否同时存在着某种必然性呢? 今年的乒超联赛对于北京铜牛队来说,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冲"年,去年的联赛第三名突然大踏步后退,以至于没能逃脱降级的厄运。然而,侯英超的  相似文献   
4.
是两步,不是一步! 下页的[侧身抢拉]连续图中,我们省略了之前丁松右脚向左后方撤步的环节.但在实际侧身时,这是绝不容省却的。合理的侧身.上肢动作只是一个方面,脚下的步法是否到位才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正确的做法,应像[侧身反拉]组图中那样——至少以两步来完成侧身.即侧身时右手握拍者先动右脚,左手握拍者先动左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5,(4):59-59
3月22日,“CCTV杯”乒乓球擂台赛总决赛在北京海淀体育馆举行。丁松、邓亚萍分获总决赛的男、女单打冠军,王涛、李菊分获亚军。  相似文献   
6.
夏娃 《乒乓世界》2008,(1):90-90
12月1日上午,西装革履的丁松,像1995年天津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一样再一次成为主角,他神彩奕奕地站在了乒坛前辈,昔日教练和队友们面前,铿锵有力地发表了他二次创业的宣言——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9,(4):114-115
《乒乓世界》:你在43届世乒赛团体决赛一战成名,应该说那场比赛让你最难忘吧。 丁松:43届世乒赛,我有两场比赛打得比较好。第一场是团体决赛对卡尔松,那是我打过的最紧张的一场球,因为当时大比分打到了1比1,所以我那场球特别关键。说实话,当时一上场我腿都有点儿软,感觉反手削球一点也不稳定,只能削第一板,  相似文献   
8.
陈玲 《乒乓世界》2005,(8):116-116
从来没有这份奢望,也未料到会得到这份惊喜,然而,这一切却发生了,真真切切地在我身上发生了,我与举世闻名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打了场球。  相似文献   
9.
怎一个“削”字了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宏达 《乒乓世界》2003,(10):10-11
自43届天津世乒赛丁松灵光偶现之后,“削球”两个字在中国乒乓球界乃至世界乒坛沉寂了八年之久。这八年间,以弧圈球为代表的攻球技术又有了长足进步,对弧圈球的发展与制约,成了中国乒乓球的核心话题。无论是中远台相持能力的强调,还是直拍反面技术的革新,都没有脱离这一范畴。相比之下,削球这一防守型打法沦落为少人问津的偏门,这在代表最先进技术的男子领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3,(9):14-15
今年的乒超联赛开赛后,在北京打的几场比赛我基本上都去现场看了,总体感觉今年的联赛和以往区别不大。有的俱乐部事先制定了“保几争几”的目标,运动员在要成绩的压力下,场上表现得比较有激情,有的场次的赛场气氛则差些。我也打过五年联赛,能感觉到运动员代表俱乐部打联赛和代表国家队打世界比赛所承受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当然也并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联赛压力就非常小,毕竟企业花那么多钱赞助一支队伍,队员要对企业负责,特别是主力球员,要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作为国家队教练,我当然希望各个俱乐部能够给队员一定的压力,要求他们在整个赛季必须赢多少场球,或者要求全队必须打到什么名次。俱乐部给队员的压力越大,对国家队的帮助就越大。运动员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果他们能在小比赛和联赛中锻炼意志,今后在世界大赛中就能顶住压力。在这方面,马林、孔令辉、王励勤一直做得非常好,几年来他们一直在俱乐部里扮演这种角色,所以在世界大赛中他们也能基本稳定地发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