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心 《中国钓鱼》2003,(2):22-22
使用无倒刺钩钓鱼,对鱼伤害轻微,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但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倒刺鲃每千克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免疫多糖2g、免疫多糖4g、维生素C(VC)700mg、VC1400nag、VC700mg+免疫多糖2g、VC700mg+免疫多糖4g、VC1400mg+免疫多糖2g、VC1400mg+免疫多糖4g,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连续投喂2周后,通过测定血液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吞噬能力,血清、头肾和脾脏的溶菌酶活力,探讨不同浓度的免疫多糖和VC对中华倒刺鲃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C和免疫多糖都能提高中华倒刺鲃免疫机能,且免疫多糖和VC二者间在较低浓度组合时有协同作用,高浓度组合时反而产生拮抗作用.免疫多糖和VC的最适宜组合浓度为(VC700mg+免疫多糖2g)/kg基础饲料.  相似文献   
3.
2019年9月17日,我参加了江西省萍乡市第七届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第二次钓鱼比赛比赛在上栗县福田镇红鱼繁殖基地的混养池举行这是一口垂钓条件较好、水面较大、鱼品种较多的赛塘本次活动为个人混养钓比赛,规定半天时间,150分钟,抽签定位,不限竿型,不用活饵,一竿下水.不超过两个无倒刺钩子,以总重量计算成绩.取前十六名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4.
蒋俭诚 《钓鱼》2005,(5):28-28
鲃鱼学名中华倒刺鲃,俗称洋筒根、洋草鱼。体长而侧扁,头稍尖。眼居头部中前,侧上位,眼间头背圆孤形。吻端圆钝,吻较长,口下位,口裂圆孤形,有触须两对,吻须长度等于或大干眼径,颌又较吻须粗长。鳞片较大,侧线明显,粘液多如河鲶。背部灰白,各鳍为灰黑色,特征明显,喜洁净流水和溶氧充足的环境,故无法养殖。鲃鱼食性较杂,荤素兼食,其肉质特别鲜美,尤以其鳞为最佳,是众多野钓爱好者爱钓的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才力メ钩     
高兴 《中国钓鱼》2006,(2):52-52
倒刺钩摘鱼慢,无倒刺钩跑鱼,这一直是喜欢“台钓”人的烦恼。这里为各位钓友介绍一种新型鱼钩:“才力メ钩”。这种钩钩尖无倒刺,而是采用金属压铸技术使钩尖呈扁形,取代以往的倒刺。这种钩和有倒刺钩和无倒刺钩,既不容易跑鱼,摘鱼又快。此钩系日本制作,采用高碳超强耐磨耗性钢制作,钩条细小,钩型独特,钩尖研磨,锐利度超群。此钩可钓鲫鱼等小体型鱼,也可钓鲤鱼等大体型鱼,是“台钓”高手在竞技比赛时好帮手。  相似文献   
6.
钩小学问大     
刘定龙 《垂钓》2003,(3):37-39
鱼钩是钓鱼人与猎物短兵相接的“武器”,其强韧锐利与否直接关系到鱼获的多少。在与鱼儿斗智斗勇之前,先百分之百地了解一下鱼钩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到山塘培育瓯江倒刺鲃鱼种试验,结果表明:1亩鱼塘和3.5亩山塘,经过8个月的鱼苗培育鱼种试验,获利12 290元,每公顷收入为40 967元,投入产出比为1:1.89,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在试验中提出了养殖过程中的有关注意问题,为山塘培育倒刺鲃规模养殖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指甲光滑亮泽,甲半月颜色稍淡,甲根周围没有倒刺,轻轻压住指甲的末端,甲板呈白色,放开后立刻变成粉红色。如果宝宝的指甲出现以下异常情况,妈妈就要注意了。⒈甲板上出现白色斑点或白色絮状物多  相似文献   
9.
王刚 《钓鱼》2010,(22):49-49
冬春季节,气温低,很难找到蚯蚓钓鱼。我用黄粉虫做钓饵,方便、简单,钓获的鱼也多。现介绍于钓友们:每年七八月份,是黄粉虫生长的旺季。此时将黄粉虫中的蛹虫捡出,放于饮料瓶中,再加入麝香水(钓鱼王产品)淹过蛹虫为准。密封,置于阴凉处。到冬春季节,用2号伊势尼无倒刺钩挂该蛹虫钓鱼效果不错。蛹虫的个体比蛆芽大,诱鱼快,钓获的鲫鱼大而多。  相似文献   
10.
王长工 《钓鱼》2004,(4):43-43
倒刺钩产生了,发展了,使用的人多了,但是无倒刺钩仍旧存在,说明它和直钩一样,一些人一直沿用。有倒刺钩成了主体,几千年来一直基本保持原来的形状,只不过有的是内倒刺,即倒刺在钩尖下方,与钩尖呈30度左右的锐角.有的为外倒刺,也在钩尖的下部,只磨在外沿,与向内弯的钩身呈60度左右钝角。倒刺钩大大降低了脱钩率,这对于当时只求将鱼钓上来食用说,是生产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