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书虽不至成狂,嗜书却已如命。近一两个月来,把自己囚于斗室中,让思维似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条入水的游鱼,又若一只展翅的小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于知识的草原驰骋,于广漠的学海里泅游,于无涯无尽的蓝空遨飞;而后,冥想,冥想着一个个的人生道理,再把罗素、叔本华、尼采的人生哲理,串成了一首长长的歌。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上语文课时,学生正做着练习题,我巡视着,看到手脚快的同学即将完成,我自然十分高兴。可是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不知所措……“刚才老师已经讲了这道题了,你们看很多同学都做完了,快点吧!”经我这么一催,有的孩子开始“奋笔疾书”,有的就更加茫然,更加不知  相似文献   
3.
冥想的画面     
魏哲 《当代学生》2011,(8):42-43
最新大碟?怀旧金曲?影视新作?经典大片?——歌评、影评,对象不论大众小众,文字只求个性感性。只有在空旷的回廊里才能把握灵感突发的一瞬,才能感受历史的悠长与延绵不绝。满目炫彩——在视觉敲击灵魂的瞬间,原来,我已错过了好多好多站。我曾站在浙江美术馆的展厅里,展厅大得出奇,拉开的空间使我的感知无法填充而顿觉压抑。四面的巨幅近代中国历史题材画作还原了历史的声音,如在耳畔鸣响。我想,我在害怕,不同于看恐怖电影,而是一种对时空的敬畏。偌大的展厅,竟没有一个人说话。这样两米来宽,四米来长的画主要是中国画和油  相似文献   
4.
海燕 《健与美》2020,(5):117-117
患有晚期乳腺癌的女性练习正念冥想能减轻她们的疼痛、焦虑和抑雛状。美国大通福克斯癌症中心的硏究人员选取了64名患有转移性乳腺癌的女性,将她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人练习正念冥想,另一组人作为对照组。硏究人员还要求她们完成了问卷调查,以评估癌症症状和正念冥想的五个方面:觉察、描述、有意识地行动、不做出评判和无反应。  相似文献   
5.
传统武术在向竞技化武术转型的过程中,长期性、高强度、大负荷单调的演练给武术形体技术上带来提高的同时,运动性心理疲劳亦日益突显。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阐述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出现的必然性,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结合东西方实证研究,提出"禅悟"即冥想训练对恢复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是可行的,是一种简单可操作的心理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多参加一些聚会。根据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最近对500多名年龄在78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和女性的调查,性格开朗的人患上痴呆症的可能性会降低50%。这些志愿者还将自己描述为不容易受到压力影响的人。研究者推测是他们体内较低的氢化可的松水平导致了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情和大脑。研究显示氢化可的松(又称皮质甾醇)这种压力激素的过度分泌会导致脑细胞的沟通障碍。研究者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降低氢化可的松分泌的一些方法:冥想、喝红茶或者打个盹。  相似文献   
7.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尊重所有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允许他们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快乐地学习,开发学习潜能。同时,要求教师进行多感观刺激,减少课堂压力,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享受学习,最终成为快乐的终身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9.
1.意念气流 选择一静室,舒适地平躺下,两腿自然伸开,两臂或自然放于体侧,或双手手指交叉放在腹部.自然地轻缓地呼吸,在呼吸中想象一股清气被吸入腹中,这股清气涤荡身体后,又带着浊气从腹部被呼出.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糖还是稀罕之物,只有贵族可以享受。但现在,糖却已经把我们给淹没了,在食品界它无处不在。虽然糖让我们有了更好的味觉享受,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坏处,像蛀牙、营养不良都是糖导致的健康问题。现在,我们把肥胖也归罪于糖了。为了不变得越来越胖,很多人开始抵制吃糖。事实上,抵制摄入的糖量没错,但如果要想靠此减肥,可能不太靠谱,因为糖并不是人变胖的根本原因。变胖的原因是大脑"看不到"身体在变胖,因为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不是大脑而是瘦素。瘦素是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的水平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想要吃东西,是人体控制食欲的主要"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