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铜器上的浮雕、半浮雕装饰纹样,凤鸟纹占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商朝的人为什么要以鸟纹作为装饰?周朝又何以承袭商人之好呢?专家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种种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假想,但由于难以复原生活,拿不出有力证据,所以看法总难统一。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与梅尧臣的《灵乌赋》,是两篇和题、和意的唱和赋。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被贬,梅尧臣作《灵乌赋》以寄,深表同情且为其鸣不平,并在赋中强烈地讽刺了朝中明哲保身的官员,更指出了朝政的弊端与荒谬。后范仲淹作同题之赋以“和”,表达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坚定态度,为民请命、尽忠于国的决心至死不移。《灵乌赋》是文学史上唱和赋的代表作之一,研究它对认识唱和赋的成因、特点以及艺术成就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以《说文》中与凤鸟文化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上古原始神话、氏族图腾徽征、华夏民族精神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凤鸟文化,发现其源于上古的原始神话,进而上升为氏族图腾徽征的符号标记,在华夏民族精神的伦理重塑下,最终凝铸了独具特色的风鸟文化。  相似文献   
4.
杨玉彬 《收藏界》2013,(5):30-33
(接上期)四.玉璜5件,根据形制、纹饰的差别可分三式。Ⅰ式:青玉质,体扁平弧状,局部有褐色沁。双面雕琢排列规整的涡纹,弧腹、弧背、两端外缘部微起方折状扉棱,弧背正中近缘部有一圆穿。外弧径19厘米,内弧径11.9厘米,背宽2.9厘米,厚0.5厘  相似文献   
5.
凤鸟纹作为凤凰形象的来源自新石器后期便出现了。但最初的凤鸟纹与自然界中鸟的形象差别不大,不同地区的原始文化根据不同种类的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凤鸟纹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凤鸟的形象不断演变,各地区之间相互融合,甚至与其他动物形象融合,同时被人们赋予神化的意义,最终脱离自然鸟类的形象,成为神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雕《马踏飞燕》和铜雕《马踏飞鸠》的比较研究,看出"马踏飞鸟"的造型源自远古华夏两大原始族团的图腾崇拜。东部"华夷"族团的图腾为"凤鸟",西部"诸夏"族团的图腾为"龙马",随着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统一,龙马与凤鸟联为一体。所以"马踏飞鸟"造型实际为中国传统"龙凤文化"的形象体现。  相似文献   
7.
论凤鸟在周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鸟不是周人的“崇拜对象”。从原始材料分析,“凤鸣岐山”恰可证明凤鸟是周人的敌对部族——商族的神灵。“神不歆非类”,可知周人不会把凤鸟作为祭祀的对象。在周代,凤鸟不是王权的象征,而是臣服于王权的“贤人”“君子”的象征。周人相信“异德相及以生民”,凤鸟与周人“异德异类”,因此,周人视“凤凰来仪”为吉兆,但不能说凤鸟本身是“大一统王权”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张懋镕 《收藏》2001,(10):46-46
2001年6月,规模宏大、光彩四射的“陕西省新发现文物精品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了10年来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新出土文物的风采。其中有一件名为凤鸟衔环铜熏炉的战国青铜器颇引人注目,其造型世所罕见(见封面)。  相似文献   
9.
宋康年 《收藏》2015,(3):98
异形花钱是相对非圆形花钱的总称,计有挂花钱及八卦形、梅花形、多菱形、锁形等花钱。追溯它的历史,亦甚悠久。据考,异形花钱始于汉代,历代均有铸造,尤其是明清以来更为流行。其质地有青铜、黄铜、紫铜及银等。特别是挂花钱的形制更是独具特色,其钱上外廓有挂柄及穿孔,且挂柄形制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有凤鸟形、喜鹊形、龙形、祥云形、花卉形等。笔者披露的这枚异形缕空花钱,是以人物为挂柄,故更加显  相似文献   
10.
王权  王连根 《收藏界》2013,(10):113-116
铜镜是古人用来梳妆照容的日常生活用具,而且也是精美的艺术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铸造在铜镜上的凤鸟纹图案常被古人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我国最早出现凤鸟纹要追溯到商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殷商人非常崇拜凤鸟,西周时期,周人建国后对凤的崇拜达到了极盛的地步,曾有"凤鸣岐山"传说。中国的凤鸟纹铜镜从唐代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