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身着漂亮裙装的模特儿照片放大制作成户外广告,武汉太和服饰有限公司因此惹上一场著作权官司,遭索赔22万。近日,此案在武汉中院开庭审理,经法院调解,太和服饰赔偿原告3万元。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中,只有原告、被告,并且对原告和被告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众多的涉及人身损害的刑事案件中,特别是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件中,医疗救助机构垫付了医疗费用,却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没有诉讼地位,只能另行起诉,不仅增加了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成本,使得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能力降低,而且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因此,试图从人身损害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着手,着重就医疗救助机构在交通肇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的确定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设置严格的程序规则是各国行政诉讼中保障原告辩论权的通常做法。为了体现诉讼民主,实现行政诉讼的价值,必须强化原告的辩论权。行政诉讼可以分为辩论而收集证据的阶段,为确认证据而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的阶段以及法官根据辩论结果作出裁判的阶段。强化原告辩论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原告应有足够的手段取得必要的证据;双方当事人应有充分的机会在公开的法庭上提出主张和证据,并互相质证,辩论;辩论的效力必须得到确认;法院应保障当事人的平等辩论权。  相似文献   
4.
为了遏止公共利益遭受损害无法得到有效救济日益加重的趋势,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与传统原告适格理论存在矛盾。本文从传统原告适格理论的局限性分析出发,在论证其对公共利益司法救济的局限性基础上,进而论述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对原告适格理论的拓展,最后在前面两部分的基础之上,探讨一下行政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理论模型。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本文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限制过于严格,有碍公民宪法权利和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也日益暴露出与世界法治趋势不相一致的矛盾,应当予以调整。涉及公共利益损害的行政诉讼,实行“公民有权”原则,规章及以下层次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合理性问题应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缩小行政终局裁决的范围,赋予更多的行政相对人以原告诉讼资格。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宣布,就孙建晓状告其父母强迫其上兴趣班的事进行公开审理。请原告陈述你的诉讼理由。”“法官”爷爷戴着我给他做的纸帽子,右手拿着拖鞋往桌子上一拍,“法庭现在正式公审!”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诉讼是实现环境正义、维护公民环境权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目前的立法和理论尚有不少瓶颈,严重制约了环境正义的最终实现。这主要体现在原告资格过窄、证明责任分配不合理、证明标准过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涉诉信息公开案件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应扩大旨在解决该类案件适用问题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案件受案范围,放宽对原告资格的限制,提高对国家秘密等不公开范围案件审查的司法能动性,从而真正体现信息公开立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对原告的举证问题作出规定,只是在后来的司法解释中设定了原告举证的规则。本文认为,行政诉讼中的原告举证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权利,在某些法定情况下它属于一种推进义务。文章还结合现行法律规定与行政诉讼理论讨论了应由原告举证的具体事项。  相似文献   
10.
邓建新 《收藏》2007,(6):162-162
读了《〈收藏〉刊登读者来信吃了官司》一文后深感气愤,就目前文物市场而言,有靠制假发了财的,有靠售假赚取大把钞票的,有合谋做笼子诱骗买家向更高价位举牌而牟取欺诈之利的,但万万未想到作为搞艺术创作的人还可采取现在这种方式吃“唐僧肉”,但是唐僧肉不是好吃的。笔者依据参与诉讼之多年经验,仅从法律角度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