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7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梅  董良义 《收藏》2015,(5):98-99
古钱上的钱文位置有时会互换,抑或会写成反书,泉家谓之传形。传形钱是工匠刻范时的错误造成,如半两钱文应是自右至左。反之则成了传形者。汉初吕后掌权时期禁止民间私铸钱,所铸的八铢半两和五分钱都是官铸,管理较为严格,传形钱较少。  相似文献   
2.
张南琛  宋路霞 《收藏》2008,(2):155-158
创办古泉学社第一人 1926年9月,张叔驯邀请泉币收藏爱好者程文龙等人创办古泉学社,这是中国第一个钱币学研究团体,同时还创办了《古泉杂志》,是中国最早出版的钱币专业杂志。  相似文献   
3.
杨学礼 《收藏界》2011,(1):79-79
本人早先收藏一枚"第一重四两"古钱,钱径41.4毫米,穿径8.6毫米,厚2.4毫米,重20克。此"第一重四两"钱面有外廓,背平素,与大"半两"相同,品相佳美,通体硬绿锈包浆,轻掷于地,则哑然,而无转音亦无破音。钱面文是非常精美的小篆,笔划均匀,结构完美,是一枚珍稀的砝码钱。  相似文献   
4.
成春到 《收藏界》2011,(3):66-66
在清代,钱面有"大清"二字的方孔铜钱,仅有一特例,为宝福局铸造的当"一十"的"咸丰通宝"。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将其评定为一级,虽未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也是一枚大珍古钱。为了能获得这枚古钱,我从"文革"开始,便在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北京等地苦苦寻找,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前二十年,都一无所获。前几年,我到浙江旅游,才在杭州古玩市场上淘到了一枚(见图)。  相似文献   
5.
几枚古银币     
董大勇 《收藏界》2011,(8):63-63
我国古钱中金银币数量很小,其中大部分是有特殊用途的,如开炉钱、厌胜钱、宫钱、官方庆典钱、镇库钱、寺院供养钱等,在流通钱币中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6.
苏定鸿 《收藏界》2011,(3):71-71
笔者藏有一枚秦超大"半两"铜钱,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古钱。此钱直径65.7~66.7毫米,穿7.3×8.1毫米,厚7.7毫米,其中肉厚3.1~3.7毫米,重94.6克。"半两"两字高挺,最高达4毫米,略具弧形。在"半"字右上方及右边缘有凸起流铜,钱币浇注口在上方外缘。  相似文献   
7.
张建功 《收藏》2007,(5):142-143
《收藏》2006年第3期刊载了李克勤的《新疆有的红铜钱不是新疆红钱》一文,对笔者《古钱奇葩——新疆红钱》(《收藏》2005年第2期)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分析。李克勤先生文中认为“新疆红钱仅限于南疆八城通用”,而北疆的红铜钱(包括黄铜、铁质)等,“则属制钱范畴”。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利于全面了解和认识新疆统一后的货币全貌。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2,(24):21
中国嘉德2012秋季邮品钱币拍卖会经过三天拍卖,于11月28日在北京圆满收槌,"古钱金银锭"、"纸钞"、"徐风收藏纸钞"、"近现代机制币"、"邮品"5专场总成交逾5140万元人民币。其中,全国山河一片红(撤销发行)邮票四方连为难得一见的珍罕之品,以460万高价易主。另一件拍前饱受关注的拍品1968年贴全国山河一片红(撤销发行)邮票实寄封则以97.75万被藏家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9.
董大勇 《收藏界》2012,(3):63-65
PV君是日本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老一代著名的中国古钱收藏大家,曾不惜重金收集大量中国珍稀古钱,因起步早,藏家少,斩获颇丰,  相似文献   
10.
张建功 《收藏》2010,(5):136-137
方孔圆钱是中国古钱文化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晚清名将左宗棠在新疆铸造的一种有内地铸钱局名的红钱和“足银壹钱”方孔银币,就是其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