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置     
《当代体育》2008,(3):89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等书都有姜维于263年冬撤离剑门关东到郪、涪的记载,而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则认为姜维始终固守剑门关。认真考察,罗贯中之说更符合历史实际。因为姜维于263年冬撤离剑门关之说违背了此前姜维巩固边防的战略方针和实际行动,也不符合他战略意识强的作战特点,更不符合当时蜀国的战略部署,而实地材料也证明姜维一直固守剑门关。《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的虚假记载的主要原因是史料不实。这些不实的史料都和《钟会传》的虚假记载有关,说明钟会想以此来平分邓艾的平蜀之功。这是司马昭默许过的事情,故晋人陈寿和常璩只能承认既成事实,不敢订证史实,说明真像。  相似文献   
3.
在西晋政权建立过程中,司马昭与曹操在曹魏建立过程中发挥了相似的作用,有着相似的地位,但是前者仅算作是一个政客和野心家,后者则是一位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均有重大建树的超世英雄。司马氏政权的继承方式先为父死子继,后是兄终弟及,最终又回到父死子继,这种继承现象,只能从血缘关系与利益的平衡角度去认识。  相似文献   
4.
话说公元263年,司马昭灭了蜀汉。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李密成为亡国之臣。公元265年,晋武帝下诏再命李密出仕,先拜其为郎中(尚书省的属官),后除为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占人常云“一仆不事二主,一臣不事二君”,作为蜀汉忠臣,李密自然不愿变节于新朝;但如不就职,无疑会招致晋武帝的猜忌而招致杀身之祸。李密进退两难,他的一番巧妙言辞,一腔至真之情,不仅替自己解了围,而且赢得了晋武帝的称赞——“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还“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再一次拜读完李密的《陈情表》,为他的巧妙说辞而折服,为他的拳拳孝情而感动。  相似文献   
5.
张靓 《青年记者》2010,(6):45-45
植入式广告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硬性广告的一种进化与升级,是为了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品牌诉求、接受广告影响。硬性广告太硬,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面对硬性广告,受众已有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6.
晋武帝司马炎的宠臣贾充,早在曹魏时期,便是司马炎之父司马昭的心腹,曾经果断地帮司马昭除去了当时魂国的最高领导——魏帝高贵乡公曹髦,为司马氏日后夺取政权立下了大功。司马炎成为司马昭的太子,贾充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司马炎即位后,贾充更加受宠,高居宰相之位,而且成为司马炎的儿女亲家。  相似文献   
7.
新《三国》粉墨登场,沸沸扬扬,目不暇接,话题多多。如果有人怀疑它是否巨作,就out了,单就那“语不雷人死不休”的极富穿越性的台词——“我家貂婵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你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明遭口水的同时实已赚足眼球,口水、板砖、眼球、话题,其实是不分褒贬的,只要炒热,就是成功,就有票房。  相似文献   
8.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等伐蜀。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新成立的司马氏政权为笼络民心,征蜀汉旧臣入朝做官。李密在蜀汉以至孝闻名于世,且为人刚正,颇有文名。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家”,像李密这种孝子贤孙,当然是首选。  相似文献   
9.
对于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一文的写作时间目前有多种说法。通过对那次劝进活动的考察,对司马昭与二位魏主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对阮文本身的细致解读,笔者认为该文写于景元二年而不是甘露五年。  相似文献   
10.
三国鼎立时期,曹魏在巩固北方统治的同时,也没有停止统一天下的努力。在魏明帝时期和曹爽当政时期,曹魏曾两次伐蜀,但由于统一的条件并不成熟,这两次行动都未取得成功。三国后期,蜀国已经衰落,统一的时机到来了,已经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氏发动了灭蜀行动,最终取得了成功。灭蜀行动拉开了统一天下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