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楚桥的《幸福咒》,是一篇构思精巧绝妙的反讽小说。表面上看,作者的叙述是写实的,冷静的,有节制的,整个叙事从容不迫,如同生活流一般,但实际上,小说的叙述结构显然又经过了作者的精心编排,其中蕴含了反讽的意味和批判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普庵咒》是一首结构严谨、音乐庄重儒雅的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特点的三弦独奏乐曲。本文通过对毓峘先生传谱版本《普庵咒》的梳理和分析,从乐曲清雅空灵的曲风、定弦、段落结构、音乐风格等做简要归纳,特别是对左手演奏技法的丰富性、多变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受“束发用具”及受“刑具”启发而发展衍化而来。唐僧、观音及如来均没有“松箍咒”,则孙悟空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掉紧箍,“松箍咒”就是孙悟空的“自性自度”,与“解铃还须系铃人”同一机杼。“紧箍”类似《后西游记》中套住小行者的“好胜圈”,“紧箍”是孙悟空成佛作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5.
前情提要:阿岚为了维持体力必须去狩猎了,在季山的帮助下,终于制服了矫捷的羚羊。狩猎那残忍的过程被凯西看到,凯西做了一场噩梦。凯西和阿岚临行时,季山仍然不愿意与他们一同上路,但他送给凯西自己的护身符,希望能给凯西带来好运。告别季山,凯西和阿岚来到了卡当先生的营地。  相似文献   
6.
《太上洞渊神咒经》初成于西晋末至南北朝的宋齐时期,此后各朝代逐步加以完善,盛传于隋唐,成为道士受经的第二阶,是一部道教经典著作,蕴藏着丰富的教学思想。本文从教师与学生、教化方法、学习方法等三个方面进入深入剖析和总结,以为现代教育理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咒鬼经<之子宜乍>是彝族原始宗教祭司--毕摩关于鬼的起源的诗性阐释,是远古时期彝族先民之"志"的诗性表达.它不仅是一部毕摩宗教经籍,同时也是一部优美的神话叙事诗.经书折射出了远古时期彝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巫术、民俗事象、药理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文化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太上洞渊神咒经》作为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对其成书年代历有争论。立足该经典对末世劫运种种苦难的描述以及对真君李弘出世来拯救世人的“乌托邦式”的渴望,从而推断《太上洞渊神咒经》成书的上限当在西晋末年。而把《太上洞渊神咒经》和《老君音诵诫经》相比较,可以看到它们对待李弘的态度迥然相异,从而推断《太上洞渊神咒经》的成书下限至迟在东晋之末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9.
瞿继勇 《现代语文》2006,(10):34-36
一种文化的存在总会有它区别于其它文化的独特的本质,并且会渗透到该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该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语言作为文化的容器与载体,必然与文化息息相关.一方面,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的;另一方面,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必然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安西东千佛洞二号窟的取经壁画上所绘玄奘弟子,行者装束,一幅猴相但不是猴,其原型是在瓜州拜玄奘为师并任向导的西域胡人石槃陀。石槃陀长发披背,用一根带箍将头发束拢于脑后,那条“带箍儿”有可能演化成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