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70篇
  2020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牵而擒之谋大子运用牵制捕获敌方大子,和过兵比是"得寸进尺"了,难度也深了一层。不过仍属牵制战术正常的"业务范围"和"盈利模式"。牵制战术很像武术中的擒拿。擒拿是通过对敌关节和穴位进行针对性攻击、进而制服敌手的实战技巧。穴位或关节被对手拿住,力量和招数便使不出来,甚至连起码的自我保护能力都丧失殆尽,遭人荼毒也就不足为怪了。在象棋弈战中,牵制并不总是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它经常会"设置"一点小障碍,像是有意考考你,刁难你,看你能不能洞若观火,"透过现象看本质"。图1,红方上一手走马三进四邀兑,在  相似文献   
2.
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屏风马平炮兑车黑进次底线车红吃黑马式(一)1.炮二平五马8进72.马二进三车9平83.车一平二马2进34.兵七进一卒7进15.车二进六炮8平96.车二平三炮9退17.兵五进一士4进58.兵五进一炮9平79.车三平四卒7进110.马三进五卒7进111.  相似文献   
3.
三、牵而擒之谋大子(2)在牵制谋子中,还有一招叫"双重牵制"。《三国演义》中司马水镜有言:"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双重牵制有时也能给我们这样的惊喜,一子双牵,双牵同现;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来看实战:图1,红方少车,主力被封,因急于反击,走马三进五,这步棋露出破绽,黑方随即车1平4一子双牵!既伏进车捉马得骑河炮,又有进车打将得士角炮,红方不能两全,失子落败。一子双牵只是"双重牵制"中的一部分。"双重牵制"的另一种形式,是双子双牵,就是在棋盘上我方同时有两枚大子  相似文献   
4.
马炮争雄数百年,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是其中最重要的布局,其经典对局数不胜数。中炮进七兵过河车对屏风马挺7卒炮2平1变例,是屏风马7卒应中炮过河车系列中一冷僻变例,大师对局中比较少见,但是黑方通过抢出右车,贯彻以我为主的战斗思想,开辟了屏风马应战中炮的另一领域,本文将对此布局变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象棋的一大优势,是棋子能够走动。走动使象棋的棋盘变大,子效提高。一枚棋子,在象棋中常能扮演多个角色。也许它刚才还在皇城根下救火,转眼间又出现在敌方腹地,成为铁扇公主肚子里大闹五脏庙的齐天大圣!这就是象棋。不同的兵种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巧妙组合,取长补短,演绎出浩若繁星的奇思妙想和攻防好戏。对象棋的棋子来说,"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不折不扣的格言。而牵制战术的精髓,就是让敌子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运动能力"。当一方的棋子因受到牵制而出现"痛风"、"偏瘫"甚至"高位  相似文献   
6.
所谓实践出真知,又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下棋真的很重要。然而,基层训练班限于条件,往往有老是几个孩子对下的现象。这样的对局因为太过熟悉对方,缺乏新鲜感、刺激感,甚至胜负心,使得对局质量、训练质量大打折扣。所以,许多优秀的小孩子棋是通过大量实战下出来的,为了弥补常规训练的不足而各显神通。比如"混迹"棋摊向江湖高手讨教;训练班请辅导老师下指导棋,各训练机构互访、交流;乃至多参加各类赛事,有些甚至是去成人比赛经受战火洗礼!本文讨论的是一个小技巧,也即通过"联棋"形势,提升对局质量,试用了两种形式。形式一,老师+学生对阵辅导老师。我的想法是,由于棋童与辅导老师棋  相似文献   
7.
例92 如图1,是接续例91局而构成的"棋形"局而。因红底炮被黑车牵制,只能动炮"转形",寻求"棋形"的转换。续拟红攻法如下: 1.炮五平七年6退1 2.帅五进一………… 如改走是帅五退一,参见例94局。 2.…………车6退63.帅五退一车6平54.帅五平六将6平55.炮七平四象1退3由于例87局总结出巧和定式"棋形",黑借此机会把高象向低象位转移,  相似文献   
8.
二路夹车炮杀法是象棋中的一种基础杀法,指的是攻击方的车和双炮集中在对方侧翼三条横线上交替将军,从而取胜的杀法,也称"夹车炮"、"单车重炮"。此杀法经常出现在二路横线上,因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庹先德 《教师》2014,(25):114-115
正实践告诉我,教师笃行"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始终坚持满足学生的"四个需求",给足他们"三份尊重",强化"两种信任",增多"一点赏识",收获的是学生笃学,让学生焕发出学习活力,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一、满足"四个需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能有效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0.
绕口令短小精干,语言幽默,十分拗口。多读一些绕口令,你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乐趣。《狗与猴》这则绕口令通过猴吃藕和狗吃肉的事,反映出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真有趣儿:楼后有狗又有猴,楼上有肉又有藕。瘦猴吃藕不吃肉,馋狗吃肉不吃藕。这则绕口令虽然篇幅短,但要读好真不容易。绕口令中的"狗""楼""后""猴""有""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