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盟 《文化交流》2009,(4):40-41
我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从拿毛笔算起,已经80个年头了,但真正下苦功还是在“两头”:青少年时打下一点基础;离休后又补用了一点功夫。  相似文献   
2.
王春华 《钓鱼》2009,(3):57-57
钓鱼为何乐?是因为钓鱼常在湖山胜地、林泉溪涧之间,可以避开俗务,怡然自得,归复大自然,得身心之益。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一生的“物性”之思有三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50年代,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时间》《艺术作品的本源》《演讲与论文集》这三部著作中。三个阶段的“物性”之思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从目的看,他不是为了探究“物”的实体属性,而是通过对“物”之存在的揭示,以通达“真理现象”;从对象看,他选择的分析实例不是“现成事物”,而是“上手事物”;从层面看,他不是从“存在者层面”,而是从“存在者的存在层面”思索物性;从重心看,他不是从“材料来源”角度,而是从“使用功能”角度思索物性;从方法看,他摒弃具有强制性的科学方法,而主要采用“顺适于物”的现象学方法来思索物性;从成果看,他是从“真理”这一高点来界定物性的。三个阶段“物性”之思的差异性在于:“物性”的内涵不同;追问“物性”的视角不同。海德格尔的“物性”之思具有重要的哲学、美学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8日。湖州 今天看到21302年4月26日《湖州晚报》记者俞康乐的报道:《王勇教授与书籍之路》。  相似文献   
5.
吉路 《北京档案》2007,(8):44-44
许多因缘际会是想不到的.5月18日晚上10点多,我坐在回家的无轨电车上,手机响起来.原来是台湾朋友老汪打来的.他告诉我:『清华大学的学生社团邀请胡德夫在校园交流,过3天就到北京,还需要你帮助请些嘉宾.具体让《野火乐集》的艺术总监熊小姐和你说吧!』很快,我接到熊小姐的来电,我告诉她:『见过胡德夫,非常喜欢他唱的歌儿』.  相似文献   
6.
因缘记     
<正>【一】金陵,三月。人如织,花似锦,整座城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里。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出来争相观看,那商贾大户苏家唯一的少爷娶亲,排场之大,十几年都难得一见。英俊年少的苏轶远,坐在雪白的大马上,身后的喜轿描金流苏。跟在轿两边的喜童,手中提着碧色的玉篮,扶轿走一步,便从篮里抓一把金粉洒向天空,空气里刹时飘满甜甜的香气。  相似文献   
7.
苏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败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历届苏共中央领导集体和苏联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依靠行政命令制造的多是一种繁荣假象,虚假繁荣的背后是无穷的问题与丛生的弊端。这些问题与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大学生信仰危机渐成蔓延趋势,苏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因此而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8.
全真教是在宋辽金元之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道教新派别,也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入元后,因缘际会,全真教得到广泛传播,盛极一时,与正一教平分秋色,成为道教的两大派别。时至今日,道教依然是正一、全真两派组成。全真教的兴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王矗开创之功自不待言,丘处机发扬光大乃师全真思想之功,尤不可灭。王、丘师徒二人作为宗教领袖、道教思想家,无疑应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探讨王、丘二人的生平和思想,理应成为中国道教史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民国时的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有国内一流的学者,也有相对开放的教学资源,这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张中行在《负暄琐话》中提到,那时北大红楼附近的沙滩银闸胡同,住着许多旁听的外地学子。沈从文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1923年,爱好文学的沈从文从湘西凤凰来北京求学,准备参加燕京大学国文班的入学考试。但当时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只考了零分,主考官心肠软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王元化先生遽归道山,忽忽已近两年.我结识王元化先生很迟,但也有好多年了.每每想起元化先生生前的音容笑貌,总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