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作诗之情思无疑是根源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心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微妙的对应关系,人的审美活动无一不是对象物在审美主体心灵中激起的反应。物是情的起因,也是情的载体。物象常常是构成诗歌“内外意”、二重性和含蓄性的客观基础,在“心物同型”中出现的错置、移位和逆反现象,往往更能形成诗歌的深沉含蓄、神秘微妙和多姿多彩。基于外物在诗歌创作中的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创作主体只有深入现实生活,诗歌创作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是不是我们已沉醉于依靠他人的轻松与自在而难以自拔?是不是我们还陶醉于依靠他人的喜悦与胜利而迷失方向?鹏程万里,靠的是自己的搏击,而不是借助外力;鱼翔浅底,靠的是自己的潜力,也不是借助外力;功成名就,靠的是自己的奋斗,更不是借助外力。太多的依靠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益处,相反还会使我们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梯田笔记     
泉溪 《大理文化》2014,(4):4-18
茶山稻水两相望人们也许早就发现一个问题.大凡哈尼人居住的地方,都拥有一片片碧绿的茶山茶园。它从色彩的角度印证着哈尼人的生态观念。哈尼族是个谦卑而平和的民族,他们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倡导,我们与外物同在。“外物”在这里可以解读为“万物”,万物有灵,这是他们亘古不变的真理。内心有真理在,诗意就在。在云南,只要我们一走动,无论到红河、玉溪、普洱、版纳,除了“山水同高”的万亩梯田外.  相似文献   
4.
题云师山房     
  相似文献   
5.
本心     
废墟怎能被飞雪了解,只能滋长出羊齿蕨;野花怎能被沃土缠留,他们发出的声音叫人心碎。那些追求已形成崖壁。风雨该怎么去化解?独聚一蓬,丰美姿容在摇晃炫耀。本心不灭,执著追寻,梦想不染外物,渐行渐近。  相似文献   
6.
幽居     
正(唐)韦应物责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①。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②,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③,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④。【注释】①营:营生,指世人为生计而奔波经营。②曙:指天亮,曙光,霞光。  相似文献   
7.
"笔补造化"之说源自于李贺的诗歌,后成为韩孟诗派诗创的理论主张,李贺诗歌创作便自觉践行了这一理论,他从己身之不足和外物之不足两个方面运用想象、移情、通感、夸张等手法来展开创造,"笔补造化"。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审美体验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以深层的人生体验为基础,在心灵的、总体的生命体验中,达到心与物、情与景、形与神、意与象、生命与活力的感悟与创造。谢榛作为明代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以他深刻的见解和独有的笔触,在中国诗歌“感于外物”的“兴”、“登眺山川”的实践、浸渍书籍和借助他人以启己等不同方面,对中国诗歌审美体验论作了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对健身气功的调心途径进行研究,认为:调心在"三调"中起主导作用; 由直觉体悟得出调心的过程可分为"外天下"、"外物"、"外生"三个阶段,分别经过寡欲、"抱一"、涵养道德三条层层深入的途径,来实现调心的目的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最为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由的,他的许多章都旨在宣扬人应抛弃一切外物之累,从而获取精神解放和绝对自由,名的《秋水》篇即是如此。《秋水》全由七个寓言故事组成,作通过这些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为人应听天由命,一切都不去强求,尤其不要争名夺利,这样才能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