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正在成为新的国际旅行目的地,以及最大的国际资金流入国。2003年,中国入境外国人人数达到2200万,是20年前的10倍。他们中的一部分最终会留下来,成为这个国家肌体中的一分子。习惯了目送国人远走他乡的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如何接纳别人进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物权法定原则、各国立法状况、现实的客观需要几个角度证成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着重对建立居住权制度的社会条件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居住权制度作一简要的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3.
张之晔 《钓鱼》2007,(1S):58-58
11月24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社区”节目蹦出个新词——换客。随后,主持人讲了一个“别针换别墅”的故事。大意是:一位姑娘用别针与人换了个发夹,后有人看中了她的发夹,用一支笔同她交换,如此一层层交换下去,最后换了一栋别墅两年的居住权。这样的人就是换客。然后话锋一转,镜头切换,说合肥出了件新鲜事儿,年轻人把自己的剩余物资以及失去了新鲜感的东西同人交换,而不在乎价格是否对等,并把它搬上了互联网。其实这已算不得新闻了,因为在此之前江苏电视台就播出了南京小朋友互换玩具,在没有合适物品可换时,也可以卖了再买的场面。  相似文献   
4.
5.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1]),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民法已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中的亮点诸多,其中物权编的一大亮点——创设了"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这也是我国以正式的法典形式首次提及的权利。从我国司法实践上看,关于居住权的案例颇多,从社会需求出发,《民法典》肯定了居住权的立法价值,因此,研究居住权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换客”的兴起,缘于著名的“红别针换别墅”事件。一位热衷与人交换物品的美国小伙,以一枚红色别针作“本金”,9个月内共进行了16次物物交换,最后居然从一位女歌手那里换到一套别墅的居住权!随着这个传奇故事的流传,妙趣横生的“换物生活”风靡全球。如今,中国的“换客”一族也悄然诞生。  相似文献   
7.
居住权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法律研究与实践应当为居住权制度的立法做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快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传统住房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的住房需求日益旺盛。住房供给有限、高昂房价与需求持续上涨的刚性矛盾,给政府和人们出了一道难题。作者将着重介绍蒲鲁东主义者所提供住宅方案和恩格斯对其的看法,并对他们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蒲鲁东主义者的住房方案与恩格斯的住宅办法分别为我国消除并彻底解决住房短缺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与根本方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涉及公房居住权、承租权争议的离婚案件中,还包括一个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确认之诉,在立法和法理方面均有与它诉合并审理的依据。在解除当事人婚姻关系同时,在公房使用权问题上也应同时变更租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居住权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新兴用益物权制度,通过对我国居住权的研究进程及热点进行梳理,旨在帮助相关领域学者了解其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未来拓展研究、改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为此,借助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SCI”“CSSCI”等核心期刊中“居住权”主题的381篇有效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研究现状及其不足。研究表明,居住权研究在数量上波动上升;在学科领域方面仍以法学为主,需开拓多元领域;在内容上内涵渐进,但制度细节还有待填补。因此,未来居住权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拓展研究广度,开拓学科视野;同时加大研究深度,充实制度体系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