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欧洲央行成为全球首个推行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央行,宽松政策有助于对冲美国的QE减码,有利于全球资金面稳定,也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稳定和资金流入中国。国内经济景气领先指标纷纷回暖,微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预计经济将保持平稳1-2个月。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08,(12):41-41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  相似文献   
4.
报载:与去年十一月相比,中国今年十一月的物价指数上升了6.9%,是1996以来最高的。曾经说过,因为人民币兑美元上升了10%,今天的通胀其实高于公布值。这里不管国际币值上升的关系与含义,只管这6.9%的性质与因由。  相似文献   
5.
传统会计一直采用历史成本的会计模式,但是现实经济中物价的大幅变动对会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所以探索物价变动会计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对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几乎每年都达到平均高达10%的增长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并且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得拥有一套独立的、有效的、符合本土客观需要的货币政策制度以保障我国经济稳定而迅速的增长变得日益重要。文章从三个主要经济问题:较高的价格水平(通货膨胀)、人民币重新估值的必要性和疲弱的本土消费需求,来研究货币政策的应用对GDP增长的影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分析货币政策是如何达到宏观经济调控、控制通货膨胀、增加内需、稳定经济增长、保障进一步实质增长的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对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英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5):120-124,128
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背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宏观经济意义、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及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着手分析,得出在近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应保持稳定。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考虑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应适时调整汇率制度,以化解目前的升值压力,提高汇率政策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袁水清 《收藏》2007,(9):126-128
最早的进位制系列套子钱——王莽的六泉十币 套子钱的特点是由多枚钱质与形制相同的钱组成为一套,它们相互之间有着比较稳定的递进兑换币值的关系。面文有的标明不同价值,有的则完全相同,只有相互比较才能分出大小。这类钱币是钱币系列化的标志。王莽称帝的第二年(10年)推行“宝货制”,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四川是铁钱流通区,由于北宋初年实行上供政策的结果,四川地区的铁钱与铜钱的比值由五代后蜀的2.1:1急降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的14:1,从而对四川的货币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宋朝延要用增铸铁钱和允许铜钱入川的办法,提高铁钱的币值,从而使铁钱与铜钱在太平兴国以后基本稳定在10:1的比值上。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市旧称海州府、东海县,民国时期曾将新浦镇、海州府、连云港港口合称新海连,1962年改今称。 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金字第4号公告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1949年2月华东区改用人民币,此后华东区发行的邮票都以人民币标志面值,同时规定北海币面值的区票继续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