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体育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皓”电前后新四军北移计划形成的背景和经过说明,项英没有较早地将新四军北移,并没有违背中央的指示,也不是因为个人决策失误造成的,而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材中选录了苏轼《赤壁赋》一文,其中有一句"客喜而笑,洗盏更酌",教材中对"更酌"的解释是"重新斟酒",而对于这个"更"的读音并没有作注释。根据传统的说法,一般我们都将这个字读成"gēng",然而如根据教材注释,"更"译为"重新",作副词用,那么这个"更"字的读音应为"gèng"。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以这句话为例,将"更"字解释成"改正;改变;更换"之意,音为"gēng"。对此,笔者一直存有疑  相似文献   
3.
“四皓”是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年皆80有余的著名学者,须发皆白,故名“四皓”,人称东园公、角(音绿)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个人学识渊博,品行高尚,为避秦末之乱,远离繁华的帝都,隐居于商山。四皓死后葬于商山,相传干余年间,凡经此地者,文宫下轿,武将下马,肃然致礼。  相似文献   
4.
商山四皓汉初事迹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因为太子等人采取了合理的策略,四皓也欣赏太子的性格。四皓对于太子之争的平息,符合古代“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也有利于汉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林高明 《福建教育》2006,(11A):58-58
读书的感觉真好!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提到,善读书者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我们在内心深处细细检视:我们日渐黯淡的目光是否有过灵光一闪的炫人的体验?一个个或古拙或沉朴,或稳重或散荡不羁的文词,能否在你日渐荒芜的心田找到自己的穴位?艰辛或苦难的日子是否有了被字字行行中饱舍丰富的情感的汁液浸润后的宁谧与纯净?在文化之域中漫漫苦旅的余秋雨先生满怀凝重地写下这样一句妙语:书籍是精神的巢穴。是生命的禅床!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集中所涉及交游人物约200人左右。对其中部分以行第,职官代人名的交游人物进行了重点考察,弄清楚了他们的大致生平概况,以及其与孟浩然的交往史等,有助于对孟浩然其人其作的研究与认识。  相似文献   
7.
《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四八集部别集类一《庾开府集笺注》条云: 兆宜采辑其说,复与昆山徐树毂等补缀成编,粗得梗概。然六朝人所见之书,今已十不存一。兆宜捃摭残文,补苴求合,势不能尽详所出,如注《哀江南赋》经邦佐汉一事,引《史记索引》误本,以园公为姓庾,以四皓为汉相,殊不免附会牵合。后钱塘倪皤别为笺注,而此本遂不甚行。然其经营创始之功,终不可没,与倪注并录存之,亦言杜诗者不尽废千家注意也。  相似文献   
8.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诗——《四皓庙》和《答〈四皓庙〉》,对四皓的仕隐行为一贬一褒,一抑一扬,针锋相对,态度迥异,鲜明地体现了二人截然相反的仕隐观。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了很多新上岗的教师。我的感觉,师生关系是他们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其中一位教师的遭遇就很有代表性。小张是去年新毕业的研究生,通过教师招考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从大学生到研究生的师范教育,一直都在强调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在上岗前的培训中,一位"专家教师"讲的以人为本、和谐师生关系的观点更是让他热血沸腾。上班的第一天,他为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特意买了一身休闲装。在课堂上,他更是用尽身上所有的幽默细胞,极力地迎合学  相似文献   
10.
高昕 《考试周刊》2010,(53):25-26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据说起名《菜根谭》,是因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么种菜的人只有厚培,菜根才会有味,可见其寓意之深刻。读《菜根谭》,思人间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现代人与四百多年前的人在观念、方式上有许多不同,但无论是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或是探求从商经营的谋略、从政识才的判别等,《菜根谭》都给人以深刻启迪,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消磨其邃智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