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38-141
《再生缘》是明清弹词中的一部优秀代表作品,长期以来,对此书的研究层出不穷,而以往对本作品人物形象研究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主人公孟丽君以女儿之身女扮男装登阁拜相的个人传奇上,其人其事所闪烁出的耀眼光芒往往便掩盖住了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其实在主角之外还有很多配角,而在配角之外,另有许多小人物的存在,这类小人物在研究中不受重视,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作品中的这些小人物塑造的也同样精彩,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属于最为震撼人心的形象之一,其表现出来的情感力度亦是最为人所称道,"神勇"与"忠义"的高度结合既让他拥有神化般的光辉成就,又是他最终走向死亡的矛盾原因,其情感具有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义"是贯穿小说《水浒传》的重要思想,在小说中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以晁盖为首的"聚义厅"提出了"劫富济贫"的口号,但这一口号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以宋江为首的"忠义堂"提出的"替天行道"的口号也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符合"忠"与"义"的代表人物是极少的。从"聚义"到"忠义",无论是从人数与人物出身,还是上梁山的原因来看,整个梁山集团强盗团伙的性质都未改变,甚至还有所强化。可以说,《水浒传》中那些梁山好汉的大部分行动都是偏离"义"的本质涵义的。  相似文献   
4.
马郁 《现代语文》2011,(12):48-50
在《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他们受恩必报,有仇必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扶困救危,使性逞气,好勇、斗强,追求类似手足兄弟之间的平等和公正,体现了一种“侠义”精神。而这种“侠义”精神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又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这里笔者例举一些“义士”和群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指教师从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师生兴趣能力等方面出发,以"新忠义"精神为主题,以融入江阴地域文化为特色,以培养有情义、有担当的"新忠义"学生为目的而开发的微课程群。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微课程的开发思路经历了经典阅读、德育活动、学科关联三条途径,从相对独立到多元整合的过程;微课程的开发流程从成人思维转向师生同构思维。  相似文献   
6.
7.
<正>山陕会馆是山西和陕西二省商人在客地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组织。山陕会馆作为工商性质的会馆,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并且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屹立不倒,保存至今,成为我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山陕会馆在文化方面的作用,它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的"义"文化。因此,山陕会馆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还散发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气  相似文献   
8.
忠义与情义,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中,早巴内化到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肉骨髓,其中既包含忠、孝、仁、善i智、勇,也表现芳知恩囹报、礼尚往来、泛爱众生,扶危济困,救国救民。  相似文献   
9.
罗贯中在历代的传说基础上,把关羽塑造成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眼中,关羽是忠臣义士的代表。封建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一个忠于朝廷的典型,因此忠成为关羽被统治者尊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金本《水浒》中,金圣叹通过对《忠义水浒传》的删改评点,使武松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活跃在人们心中。“仁”是武松的思想基础,“义”是武松的思想核心。他既平凡又神奇,神奇中见平凡,平凡中显神奇。金圣叹以武松的言行和斗争精神为自己出了一肚子怨气,从感情深处与武松发生强烈共鸣。他评武松,实为以此评论自己,抒发个人的爱憎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