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11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2002年第3期刊登陈保芳《湖南省第二期附加费》一,对照手中藏品,补充如下(编桉:本为二位作分别来稿,由本刊综合,为便于互见,地名编号按陈保芳,图号自57起编列,此前附图参见陈):  相似文献   
2.
《书底挂号》是上海书业公所1906年春成立后,根据同年制定的书业公所章程,各书局将各自的书底“报明公所登册”而形成的类似今日版权登记之类的簿册。根据上海市档案馆现存书业公所《书底挂号》,有57家书局在书业公所登记了自己的书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出版市场的一些情况。下表根据《书底挂号》中各书局登记的书目略加分类而编制:新旧学书籍数量对比一览表(见右表)将其汇总,大致有如下表:不难看出,当时出版物中传统书籍占了绝大部分。它们中有经学史学书籍,如纬文阁的《十三经注疏》、《朱子近思录》,广明书局的《四五经新义》等;也…  相似文献   
3.
附图(见封三)为新发现的挂号保价军邮封,您见过上面这种“优待作单挂号处理”免费戳 吗?我估计你没见过,因为它是未见经传的新发现品。所以,我大胆地使用“首见”二字,但也欢迎同好们提出不同意见。此信是渡江战役时期由南京附近寄往胶东农村的战士家书,而且是装寄粮票的挂号保价信。战争年代,部队信件一律免收平信邮资,但须照纳挂号、保价等给据资费,这是当时军地双方邮政规章的明文规定。然而,这封挂号信件却未贴任何邮票,顺利地寄到了千里之外的山东半岛东端。其原因就在于信封正面盖有这方罕见的“优待作单挂号处理”木戳。  相似文献   
4.
红印花八种加盖邮票陆续发行的时间几乎长达一年之久。其中面值最高的当5元票发行最迟,此票通常不在邮局窗口出售,绝大部分由邮局在汇票上"汇银数目"栏内贴用。1899年第一版《大清邮政章程》中文版中在第四章"发售邮票"中列明发售的邮票共半分至5元共十二种,以后条文也均称为"邮票"。但  相似文献   
5.
邮迷外传     
黄祥辉编著的《基础集邮学》(下称《基础》)“挂号回执”一小节中,提到“目前我国及某些国家邮政部门,印制回音卡(邮资明信片)用作挂号回执,使用很方便”。 仅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回音卡从来没有真正用作挂号回执。《基础》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刘琦 《新作文》2011,(10):19-20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那时,爸爸在外面打工,我们家在农村,离县城医院很远,妈妈急急忙忙地找麻木车(三轮)把我送到了医院。到了医院之后,妈妈又挂号又找医生,满脸都是汗,那焦急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此封由松江府城寄北京邮政总署总办帛黎,双挂号,背贴蟠龙1分3枚、绿2分5枚(其中1枚漏销),销江苏松江"辛亥四月廿二日"双圈三格式干支戳,有上海同日中转戳和北京五月初一到达戳,正面盖手写编号的挂号章,并加注"A.R."(双挂号)字样。  相似文献   
8.
邮电局使用挂号登单机登记给据邮件,贴用条形码挂号签,既能保证邮件处理规范,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条形码签我国最早的条形码签是北京邮政科学研究所条码技术开发部研制的。最先印制的条形码挂号签有2种:"大宗条码挂号签""营业条码挂号收据"[1],俗称"条码挂号签"。  相似文献   
9.
第2期45页载“实寄封上的911事件”,我在2001年9月14日投寄美国的信函,当天就由分管投寄地点信筒的上海东安路邮局退回,改退批条上签注“邮路暂停”,实寄封背并有分管寄件人所署地点的七宝邮局落地戳。与前文不同的是封上所贴邮票未被盖销。  相似文献   
10.
刘露 《百科知识》2015,(1):37-38
<正>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融合了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进行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