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主艺术法则的灵活运用常使王维的诗作表现出映衬之美,而且这种映衬美是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这种多元化的映衬美主要是指“映衬”的表现形态而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映衬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较为广泛,无论是诗词歌赋、文言篇章还是当代的白话小说,映衬的大量使用为文学作品增添了许多感情色彩。用他物衬托写作人表达的感情或者情景,正如我们常说的"绿叶衬红花",有主次宾主之分。而映衬与对比的混淆是研究中一项较为热门的话题,对两者的讨论至今仍有异议。如果说反衬属于对比,那对比也就属于映衬而非单独存在,如何划清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界限,需要更多的研究比较,本文主要探讨和明确映衬中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而有生命力的人物,而刘姥姥是仅次于宝黛钗凤的经典形象之一。历来读者将之视为一个喜剧性的角色,实际上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承载着多重严肃的文学价值。文章从刘姥姥在作品布局谋篇中发挥的独特作用、陌生化视角的运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映衬等角度论述其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程鸣 《语文教学之友》2007,(2):F0004-F0004
鲜花,因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谰的和谐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映衬之美     
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立在墙外进不去,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  相似文献   
6.
时下,图书角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必建项目。他们不仅在每个教室里配备设计新颖的书架、常换常新的图书,就是在操场和楼道的合适角落也随处可见它漂亮的身影,或因势而设,与周边设施相互映衬;或遮陋挡拙,别具匠心中更显书香芬芳;或特意设置,凸显鲜明的阅读主题……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喜笑相对立的哀哭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繁,表现细腻。作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的哭态泪状。它的手法殊别,情采各异,效应强烈,成为艺术形象塑造的一种特殊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游钓青泥溪     
赵巍  张天林 《垂钓》2001,(10):66-68
夜里四点,一声怪吼惊醒了我们。我将头探出帐篷,望了望外面,只见黑黝黝的山峦在淡淡月光的映衬下,静穆地矗立在眼前;偶尔一阵风过。松林发出刷刷的声响。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改于1990年,是他的散文代表作。苏教版高中语文节选了前两部分,其余放在配套的必修读本中。全文结构很有特色,分章而立,各部分之间很难看到承上启下的过渡,好像没有前后的关联,但整篇又浑然一体,显得和谐而又协调,何以做到如此呢?全文共七个部分,有的集中写景,有的集中写人,笔者试图从这两点出发,分析文章的结构艺术和人和景的关系,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家的巧妙构思、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他物”与“所咏之辞”之间的关系有:(1)比喻。(2)象征、联想、映衬。(3)创设意境、烘托气氛。(4)提示渲染等。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它之所以往往用于开头,无非为了起到引人联想的作用。或有些起兴的事物,对于诗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常常起着比喻、象征、烘托、暗示等作用,并有助于创造动人的形象和美好的意境。如果只是“先言它物”而没有其后的“所咏之辞”,也就不成其为“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