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沛 《集邮博览》2014,(1):50-50
正1986年,在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可能是最为特殊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发行的人物邮票多达9套之多,分别是:董必武(J123)、林伯渠(J124)、贺龙(J126)、李维汉(J127)、茅盾(J129)、王稼祥(J130)、朱德(J134)、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J132)、孙中山(J133M)。除了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和孙中山先生外,其他均是担任过我党、我军重要职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就是在这一年,巢湖市集邮协会为每套新邮的发行刻制了一  相似文献   
2.
《湖南教育》2005,(1):F002-F002
具有典雅别致建筑风格的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简称一附小)创建于1903年,始称湖南师范馆附属小学堂,一附小曾是李维汉、谢觉哉、萧三、陈昌等从教的地方,又是任弼时、毛泽东、毛泽覃、廖沐沙、陶峙岳等求学的母校。因而,一附小长期以来享有“名校名师育名人”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李维汉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卓越领导者,他的统战理论和统战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因此,对于李维汉的研究亦成为统一战线理论界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多年间,这一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拓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维汉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系统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维汉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汉是我党瓦族工作的先驱,远在延安时期就致力于民族问题的研究。新中国建立后,他在长期主管党的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期间,更以极大的热忱关注和研究民族问题,提出了许多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形成了他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本文着重论述李维汉在择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个重要论断。斯大林最早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民族的特征、形成方式和发展趋向。建国以后,李维汉在斯大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民族情况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民族”这一概念及其内容。这一理论不但有助于纠正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急于实现民族融合的左倾错误思想和做法,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民族工作的正确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红日 《初中生》2011,(16):15
1949年6月15日,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等五人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齐燕铭为副秘书长。周恩来委托前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陈  相似文献   
8.
《当代教育论坛》2006,(11):F0002-F0002
长郡中学创立于1904年,始称“长沙府中学堂”。100年来,学校以“朴实沉毅”为校训,不仅成就了徐特立、李维汉、陈子展、周世钊等一代名师。  相似文献   
9.
论李维汉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国时期,统战部长李维汉协助周思来、陈云等主持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李维汉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两面性特点,对资本主义企业和资产阶级分子进行“双重改造”;同时以国家资本主义为途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到社会主义轨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维汉作为八七会议的中央委员和会议主持人,组织和参与了《最近农民斗争决议案》《最近职工运动决议案》《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的起草工作,为八七会议的成功召开和八七会议精神的最终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李维汉的认识在八七会议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并在八七会议文件中得到最终呈现。李维汉被会议选举为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继续发挥革命才能,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