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神仙精灵 也有妖魔鬼怪——雅典奥运会中国对手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斐  陈洁 《乒乓世界》2004,(8):16-21
波尔4岁开始接受乒乓球正规训练,从16岁起代表德国队参加国际比赛。2002年,在男子世界杯中首次夺得世界冠军,翌年1月登上世界排名的头把交椅。波尔拥有一手出色的正手逆向发球技术,落点刁、旋转变化大,发球之后反手快撕和正手全台拉衔接紧密。他克服了以往欧洲选手反手好、正手差的弱  相似文献   
2.
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干扰和牵制的主动性技术,而利用发球的主动权,为抢攻创造上手的机会,则是体现积极主动的战术组合。因此,发球抢攻历来是进攻型打法赖以赢得主动,打开局面的主要得分手段。每个选手都会根据自身打法的特点和能力,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发球抢攻套路。格氏作为反手能力出众的选手,在发球抢攻的套路组合设计中,理所当然地将反手抢攻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上,以求扬长避短,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3.
强力集团     
蒙蒙 《孩子天地》2013,(5):32-33
19世纪,一股强烈的民族感席卷了俄国大地。俄国艺术家和作曲家们不再继续模仿西方的音乐风格进行创作,他们想要创造自己的本体感。"强力集团"是一个由五名作曲家组成的团体,这五位成员对发展独具特色的俄国音乐怀有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陈洁 《乒乓世界》2003,(11):16-17
几年前,很多中国人对格林卡只闻其名.少见其人.他的模样在大家记忆里不太清晰,我就闹过这样一个大笑话.2002年1月在天津举行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中.编辑部准备拍摄一些格林卡的照片备用。结果我居然错把布拉什奇克当作格林卡.拉着他拍了一大堆照片。而现在,格林卡在赛场上如狼似虎的形象不断曝光,尤其是在今年的巴黎世乒赛和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赛上.他因战绩出色而被中国媒体称为目前欧洲选手中最具威胁的运动员之一。  相似文献   
5.
6.
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格林卡,是俄罗斯19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俄罗斯民族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俄罗斯第一部民族歌剧。这部歌剧中的第四幕和尾声中的合唱《光荣颂》是一首宏伟、壮丽的颂歌,至今还在感染和激励着俄罗斯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斗志。因此格林卡成了俄罗斯民族文化艺术的象征和俄罗斯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2,(1):110-111
本篇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也是横板选手一项比较“经典”的套路,即站在中间位使用反手发球后衔接反手抢拉直线。这板球更带有横板打法的特色,因为站在中间位发球后能够便于两面上手。而李长青结合自己的特点采用反手抢拉,显然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世界乒坛,欧洲名将普里莫拉茨和格林卡都曾在实战中大量地使用过这个套路,其威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赵成稿 《乒乓世界》2005,(4):i016-i016
中国的球迷或许还对2002年8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VS世界”明星对抗赛记忆犹新吧!今年2月17-18日,韩国乒协也组织了一场名为“韩国VS世界”的对抗赛,王皓、施拉格、波尔、格林卡应邀前往,接受柳承敏、吴尚垠、朱世赫、崔贤珍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周国强 《乒乓世界》2003,(12):20-21
江阴男子世界杯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但沙场征战的吼声犹在耳边回响.大刀阔斧的拼杀历历在目。在大球和11分制的压力下,各路高手奋勇争先,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都比小球时代增加了大臂的运用,这是一个速度更快,力量更大,打法更凶狠的时代.谁不主动发力,谁就将落伍。幸运的是,作为球迷的我们得以轻松地享受那一剑的风情。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艺复兴运动,都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艺术相互融合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家为重构自己民族的新音乐文化,在洋为中用的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整整一个世纪.21世纪该是我们沿着中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的时代.纵观世界音乐文化史,格林卡在借鉴西欧音乐成果时,坚持和发展本民族音乐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