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造轻松欢愉的教学环境,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欢愉教学”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女性题材诗作中,有一系列用乐府旧题所写的吴姬越女形象,诗作继承了南朝乐府民歌绮艳的风格,并融入诗人自己的创作体悟,使得这些形象神秀兼备,予人以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作品同时折射出诗人一定内心的旨向,丰富了我们对其内心世界的探寻。  相似文献   
3.
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这一语点出了古往今来大部分文人创作的一个主体趋向,列举了中国古代诗词中体现韩愈这一论断的一些事例,从诗人创作诗歌的主题内容、诗人主体、接受主体三个方面分析形成这个趋势的原因,并且从中了解中国古典诗词这种意境美。  相似文献   
4.
莎翁的第116首十四行诗表达了至死不渝的主题,以独特的方式定义着"真爱"。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欢愉浪漫的,世人应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此外,莎士比亚还引证了"爱"的真谛——拥有的要"珍惜"。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古希腊神话所体现的欢愉文化的基础上,剥离古代奥运会的欢愉文化本质;并演绎这种欢愉文化的演进脉络,即从娱神到娱人、从战争到欢愉.  相似文献   
6.
画家是通过对生活和人生的心理体验,真实再现生命情感,通过画笔将抽象的感知转化为具象直观的美术作品进而传达给读者.画家对生活和人生的心理体验越深刻,其作品情感越强烈、越感人.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狄金森一生从未成为教堂中的一员,也未步入婚姻的殿堂,却创作了大量以宗教、死亡、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她以女性的审美眼光构想了心中的上帝与天堂,颂扬了完美的爱情,追询了"永恒"的本体论意义.她的诗歌在语言、韵律、题材等方面打破了诗学常规,越过了男权文化的樊篱.无疑,女性主体意识主导了她对男权压抑的颠覆行为,支撑着她毕其一生构建幻美女性乌托邦,获取阴性欢愉.  相似文献   
8.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诗穷者而后工"其实道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创作主体的内在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五四"小说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从新文学刚刚开始的"短暂欢愉"、激情宣言,到发泄对传统思想和当下社会的不满与愤激之情,再到愤激过后的哀伤,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其间有对纯真美好理想的赞美、追求爱情自由而不得的压抑、贫困生活煎熬的痛苦、与现实斗争失败后的哀伤、选择归乡后的失落等等情绪的表现,虽然情感表现多种多样,但都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他们因处在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本身存在的感伤。  相似文献   
10.
韩愈认为“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事实上“欢愉之辞”未必就比“穷苦之言”难以写得好.“欢愉之辞”的产生与时代有关,与文体有关,也与作家的个性有关.因此,“欢愉之辞”自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一味地提倡“穷苦之言”而忽视“欢愉之辞”,无论是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还是对于文学接受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