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艺术范型、艺术心理、歌诗视角等对钱锺书《诗经》艺术研究 进行评介,用意在于说明只有丰厚的研究资源,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运用综合型的研究方法,才能使古老的《诗经》学得到新生。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诗经》研究出路何在,已成为学界关心的话题之一,钱先生的研究会给我们以益人神智的启示,其不足也可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2.
阳正太先生的《德馨集》是其多年所作品的汇集,内容丰富,涉及学术论、杂、散及诗歌。白乐天云:章会为时而,歌诗会为事而作。通观全书,作正是继承和弘扬了这一现实主义写作传统,不啻其鞭笞丑恶的杂、颂扬明新风的散诗歌如此,所写学术论亦如此。贯穿全书的一条鲜明主线,便是理论建设服务社会实践,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道德为己任,促进加强当前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秦代已置乐府,是不争的事实.汉代乐府置于武帝之时,还是武帝之前,历来存在着分歧.本文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以及考古资料的发现,论证汉袭秦制,汉初同样存在隶属少府的乐府机构,武帝只是强化了汉代乐府的职能.乐府机关搜集的民间歌诗,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真情流露,对后世的社会思想及文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在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尚未彰显,故<史记>不书,而<汉书>特志之.  相似文献   
4.
挽歌即送葬之歌,由牵挽灵柩的人所唱,其起源颇早。魏晋文人喜以挽歌为题作诗,借以集中细致地歌咏作为生命个体的生之快意与死之悲伤,同时这种复杂的心态也赋予了挽歌悲怆与旷达的复杂况味。文章试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对《文选》中收录的挽歌诗作简要论述,以期梳理并展现魏晋不同时期文人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5.
深受以演唱为中心的歌诗艺术实践影响,相和歌辞艺术形成了不同于一般徒诗、诵诗的独特个性:其曲题与歌辞的音乐、情感属性有密切关系;解艳趋乱对诸调曲、大曲歌辞形制有重要影响;附加套语提示着歌辞的艺术职能;相和唱奏方式形成了歌辞语言丰富多样的复叠现象;填词之设皆为演出的相和歌辞表现出独特的叙事形态和叙事技巧。凡此种种,显示了相和歌辞作为歌诗演唱文本的原生态艺术魅力,也启发了解读乐府歌诗艺术的潜在视阈。  相似文献   
6.
<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古训,集中反映了历代文人墨客诗文创作的历史使命感。它意味着诗文创作要对现实有一份关切,对生活有一种思考,对时代有一份关注,对社会有一种责任。因此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能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这些思考、理解、感悟及看法,同时提高文章的思想性,深化主旨。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前人所认定的白居易190余首歌诗作品的编年分析,发现以江州贬官为界,白居易歌诗思想的结构发生了内部转换:从以言志为主,言情为辅,转变成以娱情为主,以言志为辅。  相似文献   
8.
唐宋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其风格的差异早被历代文人所注意。这种差异的形成有诸多因素,歌诗传唱在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唐诗入乐是不争的事实,而宋诗的大众娱乐性配乐功能被词所取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分离必然对其形式、内容、风格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技法指导"中国梦""好声音""幸福吗""最美""创新""生活·生命·成长"一类的当代热点词语进入中考作文命题,体现了新课标"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要求。其作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热点,着重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要求同学们的作文立意要从"小我"走向"大我",弘扬社会主旋律,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0.
《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由于产生时代和祭歌性质的不同,在主旨、祀神态度、歌诗源流及其音乐特征呈现出较大差异的个性特征,由此可以窥见西汉祭祀诗歌的不同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