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利用和冲突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包括环境外部性理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生态资产理论和公共物品等。作为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的分析框架包括:补偿范围的确定性和系统诊断、补偿主体、客体及其责任的界定、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标准与环境补偿协议、补偿方式及资金筹集方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政策框架和补偿体系的构建、补偿政策的实践和试点经验。目前中国流域生态补偿以政府主导的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包括国家生态补偿项目、地方政府主导的补偿模式。同时,以自发组织的市场交易模式、开放的贸易体系为补充。基于中国生态补偿的问题,提出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构建全国层次的生态补偿框架,分层次实施生态补偿;增加生态资本投资的收益,构建多渠道融资机制;理顺体制机制,建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并分初期补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补偿等3个阶段进行资金使用、区域发展规划和管理;构建基于直接损失、机会成本、发展权限制的损失的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现状和特色,本文提出了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加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商贸旅游业发展、优化配置水资源四大对策,并逐项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4.
5.
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证中线工程的质量和长期效益的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发展特色农业非常紧迫和现实.论述了水源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了发展特色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保丹江口水源区长期稳定,达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要求,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实地勘查水土流失分布及成因,根据南阳项目区不同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并进行了工程总体布局、投资估算和实施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及该系统必要性的分析,提出建立中线工程水源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文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水源区文化产业链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构建水源区文化产业链的对策:一是打造完整的核心产业链,二是培育完备的支撑产业链,三是借力优良的带动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供水成本分摊与核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价,用经济手段促进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而分摊和核算供水成本正是制定水价的核心和关键。该文对与调水工程供水成本分摊和核算相关的分段、水量数据、供水成本项目、成本分摊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首先沿供水路线将整个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分为20个区段;经由水量分配确定了20个区段的净增供水量和考虑供水损失的折算水量数据;从会计核算角度确定供水工程供水至各受水区,各省、市分水口门的成本项目构成,并对供水成本进行核算,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全段总成本费用255 451.61万元;最后通过功能间,新旧供水间和区段间的三级分摊,核算得出各段应承担的成本费用和单方水成本,全段平均单方水成本费用0.573元/m3。结果可为有关方面更好地协调水源区与受水区(尤其是省际之间)的矛盾提供决策辅助;为将来制定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成本核算办法以及水价方案提供参考;并可作为制定供水成本核算方面的政策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谭力  王占岐  薛志斌  杨斌 《资源科学》2021,43(2):368-379
本文以生态环境脆弱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污染风险评估模型,定量揭示了研究区土壤氟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布格局和污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氟元素含量整体偏高,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表层土壤氟密度呈现从西向东、从南向中北部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在中东部的南阳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